面面俱到,非常精彩!这本书集各家之说,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把中医学的全貌全面呈现出来。其中两点非常有启发。
第一点是中医的精华在于临床经验现象的细致研究,而不在于其理论。我们要认识到中医理论的局限性,在研究和临床过程中要弃用那些不起作用的理论。日本、欧洲和苏联在学习中医经验时,着重于方药和经络的实证,对于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一系列理论却普遍淡漠。无需争论中医学是否科学,中医学的本质是运用由元气论、阴阳五行等哲学生发出的一系列理论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它是一门经验医学,充满了浓厚的思辨色彩。旁观者常常可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们不受本土文化的束缚,可以直接通向经验的核心,而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哲学路线。张宗明也断言:“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理论最终将放弃阴阳五行与医学浑然一体的状态,在发展中得到新的改造,并被赋予新的科学内涵。”百年前,余云岫更是说中医理论是一种“主观唯物论”和“庸俗经验论”。这并不是一种悲观的看法,而是学科内容具体化和客观化的必然趋势。
第二点是中医学正在转型为社会科学或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人的生理病理状态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复杂的心理生物社会全息的关系。现代医学喜欢抽象出一个理想的数据模型,然后按图索骥。然而,在现代社会情境下,身心的整体调适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学因为其自带的学科文化背景以及遣方用药的复杂性,在此方面颇具潜力。
我最能共鸣的是作者提到了《经典中医启蒙》的编者李辛老师本是中医学生却选择了心身医学,以及邱鸿钟前辈弃医从哲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似乎能感受到这帮有觉悟的中医学者共享的迷惘和希望。
只可惜,像这样的巨著,内容充实,言辞激昂,至今鲜有改变。大多数学者仍然在那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中沉思和游戏。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仍然是中医学家们日夜钻研而无法摆脱的牢笼。如果学界可以放下那套神秘主义的东方做派,积极精进,少在书的结尾引用“以俟来者”、“后人智慧”之类的说法,至少应有一些意识和启迪。百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努力也不会显得徒劳和无益。
我们应该多一些忧患,少一些自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