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最蓝的眼睛
译者在后记里说,每句话,我都恨不得是自己写出来的。
我也是同样的感受。作者像个猎手,专门捕捉那些一闪而过不及深思的感受,而后用非常陌生的表达,写出自然、精妙的语句。
例如,小女孩对娃娃可能是厌恶、害怕的。我们都了解自己是否喜欢娃娃,但在构想一个小女孩的形象时,却极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写她活泼讨喜或者怯懦可怜。而莫里森写的小女孩,却坦诚地认为娃娃是侵犯别人睡眠的伙伴。
作者在序言中说,“对种族美的维护是为了防止那种由外部注视引发的永恒不变的自卑感发生有害的内化。”受害者的内心总是容易被殖民,不管是校园霸凌、种族歧视、还是性别歧视。自卑如鬼影一般根植于内心,于是自证、于是被动、于是跟着凝视自己的那双眼睛一起凝视自己,奋力地把自己推得越来越远。直到终于惊醒,才发觉,“原来我这么恨自己。”
但发觉只是第一步,正如莫里森写的,“在保持蔑视的同时又将其颠覆,这是很困难的。”
蒲公英也会觉得自己是野草吗?它也会厌恶自己,去学习花朵的卑劣吗?如果土地决意对蒲公英展开杀戮,我们能一边默许一边说受害者无权生存吗?
(摘抄4000字,分享400字,我的语言好苍白,精神病一触即发。)
2023/9/20读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