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历史上登基最具争议性的皇帝,没有之一。原本他成为一代帝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从胤禛成为雍正的李正所写《成为雍正》结合大量史实,以及相关文献,为我们讲述真实的雍正的一生。
当然,这本书不仅仅写雍正,还重现了历史上很多人物,比如年羹尧、张廷玉、隆科多等人。总体来说,这本书通俗易懂,不需要任何专业基础都可以阅读。
在这里,主要分享一下四阿哥是如何实现登基的。
众所周知,康熙年间“九龙夺嫡”之事,除了太子胤礽之外,最有竞争力的当属八阿哥胤禩与胤禛。
然而,胤礽一岁多就成为太子,当时之所以立他,是为了削弱军功贵族权力。少年时代的胤礽在长辈呵护与溺爱下长大,过的顺风顺水,读书、习武、长相都很好。可是这也造成了他飞扬跋扈的性格,不谦逊、不礼貌,一言不合就会对周围人拳脚相加。更严重的是,自幼丧母,缺乏母亲教导的他对亲情十分麻木,对康熙一样缺乏感恩之心,觉得自己拥有一切理所应当。这是造成父子相疑悲剧的原因,这也是他一次又一次被废的原因。这样状况的胤礽,自然不是康熙首选的继承人。
老八胤禩有一个出身卑微的母亲,但是他谦逊谨慎、善于精进自己,年纪轻轻就被封为贝勒。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对他来说是天赐良机,可却成了他人生的滑铁卢,这主要源自胤禔对康熙的话,假如他不能当太子的话,他愿意推荐老八,理由竟然是,从前有一个叫张明德的相面术士,说老八有富贵之相,“如诛允(胤)礽,不必出皇父手”。虽然胤禩是被冤枉的,可是这也使得他再无可能成为继承人人选。
老大胤禔因庶子身份,想要继承大统那就是痴心妄想,再加上他性格的原因,康熙自然是不会选择他。老十三是紧紧跟随胤禛的,也是能在胤禛成为皇帝后,认清事实的,他从开始就没有成为帝王之心。至于老九、老十、老十四,也是因各种原因不可能成为雍正的首选。
至于胤禛,生母地位低、养母地位高,童年生活优渥,但是少年时期的他并非一帆风顺。养母在他12岁就去世,生母却将心思放在十四身上,对他并不怎么关心。兄弟之间,他与太子也产生过严重的矛盾,这就导致他的处境十分尴尬。除此之外,他的骑射功夫太差,这样的他似乎根本没有成为帝王的可能性。然而,他能最后获得胜利,就在于他在逆境中的锲而不舍,武功不行,就用文学来凑,他会写诗赞美父亲,对父亲布置的任务完成的也很认真。
太子被废后,夺嫡风波开始,康熙目睹儿子之间的勾心斗角,深受打击,病倒了。皇子们大多数隔岸观火,不敢贸然行动,只有老三与老四“愿冒死择医”,这时的康熙很需要亲情的抚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老大与老四一起看管太子,太子想要伸冤,老大封锁了消息,胤禛则在问过老九后,选择代太子伸冤。
李在这本书中提到这件事是“一箭五雕”:收获了康熙的赞美,老四对皇帝忠诚,而且心胸开阔;收获了胤礽的感激;送了“蠢猪”老大一程;麻痹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八爷党”的成员,让老九等人仍把老四当成了呆头呆脑的自己人;当时的局势,无论谁当太子,都不能轮到老四,如此这样,还不如保留一个有污点的太子。
这一顿操作,使得胤禛收获了康熙的高度赞扬,后来将他封为亲王。这为他成为雍正做好了铺垫。
后来的他,“始终做好自己”,没想过邀买人心破坏原则。
至于夺嫡之夜,胤禛不在康熙身边,康熙用口谕将大位传给胤禛,遗诏当然也是隆科多代写的,这也是很多人产生疑虑的原因。但后来各种事件,胤禛都在证明一件事,他对于自己继承大统是问心无愧的,他敢于面对一切质疑。
读这本《成为雍正》,我们会发现胤禛开始是拿了一首烂牌,却打的非常漂亮。要说他一点心计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羽翼未丰之前,他首先选择的是“做好自己”,在有了能力之后,他才是开始有了野心。但最终促成他成为雍正的,也不仅仅是他自己,还在于其他皇子身上或多或少有问题。
这或许也是康熙最终选择他的原因,综合考虑之后,他才是最适合的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