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的“夏虫不可以语冰”到杜牧的“轻罗小扇扑流萤”,在古人留下的字里行间,不缺少小虫的身影。这本书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文献内容,聚焦虱子、蚊子、萤火虫这些跟人关系密切的小虫。因为它们与人类共同生活,产生出了无数的故事、诗词、典故、笑话、习俗。人间小虫构成了一道道饶有趣味的文化和审美景观。
在书中,王宏超把这些景观、生活美学展示给我们看看。因此收到这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人间小虫:虱子、蚊子和萤火虫》,诚意满满,图文并茂。真的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充满历史典故与故事,作者笔下的小虫在历史也变得可爱起来,甚至对现代人来说绝不能忍受的东西在某些条件下,居然成为古代贵族和诗人表情达意的象征。
读来让人感觉妙趣横生,欲罢不能!可能跟作者的人文教授身份有关,作者在提到书中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虫子来得比我们早,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这个世界并不一定是我们的世界,我们与每天相处的东西,虽不能保证尊重,但应该做到平等相处。人有时候应该谦卑一点。”把小虫子和人看成了平等的生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中提到因虱蚤带来的必要的生活哲学“搔痒”也颇为有趣。
其中提到了早期文化典故中美女麻姑的适合“搔痒”的美手。“她的手,纤细修长,貌似鸟爪。古人对于美人之手的赞美,大致集中在四个标准上:白、柔、细、尖。按照这个标准,麻姑的鸟爪肯定就是最美的手了。尖细的手指搔痒时效果也好,可能还会顺带灭除虮虱,点点殷红,时污麻姑因此之鸟爪”。看见美女的男人,幻想用美女的鸟爪为自己搔背,这一想法混杂了男性的性幻想。就像穷酸书生会在夜晚幻想狐狸精变美女红袖添香夜读书一样,性幻想的普遍性可从古代诸多的狐仙故事中得到印证。搔痒问题和指甲、美女、性幻想等因素结合起来,就奇妙地组合成了麻姑搔痒的典故。也因此麻姑搔背是历代男性诗人都很喜欢用的一个典故,如李白就写道:“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李商隐的“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这一主题在近现代的诗作中也不断出现。蔡元培的《书纨扇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能娅石笥文心古,最怕麻姑指爪长。”陈寅恪也写道:“愿比麻姑长指爪,傥能搔着杜司勋。”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本很浪漫的昆虫历史科普读物,能够看到作者通过小虫进一步重新建立并且拉近了我们和古人之间的关联,非常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