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bigale
“年轻的日子还很长,可是今天又无所事事,忽然有一天你发现十年过去了,没人告诉你该什么时候起跑,噢,你错过了发令枪。计划蕞后总是要变成零,或是变成那草草的半页纸。活在安静的绝望中……时光流逝了,歌也结束了,但总觉得自己还有话要说。”
——弗洛伊德其实生活哪有那么糟读了弗洛伊德就会知道,习惯性否定自己的人,本质上都是自我与本我在冲突。这本《自我与本我》(专家伴读版)是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代表作,由心理学专业译者德文直译,无删减,心理咨询专家李孟潮伴读,轻松讲透“我”心中那个矛盾又统一的怪兽,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与本我,洞察自我否定的根源。
01认识“三个我”
指自我、本我、超我。本我更接近人类的兽性,包括各种本能的欲望。超我可以被比拟为人类的神性,是“超越于我的东西,在我之上的东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理想,二是道德禁忌。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部分,是“现实”。首先,它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其次,又要满足超我的要求,做一个道德的人;蕞后,它还要不断搜集、判断外界(客体)信息,从而达到本我-超我-客体三方面的利益平衡。总结一下,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相当于人的兽性、人性、神性,或者欲望、现实、理想。
02自我否定、焦虑、抑郁的根源
超我通过自我来压抑本我的欲望,自我同时受本我、外部世界和超我三方面的奴役。当自我与超我关系紧张时,会出现自卑感、负罪感和忧郁症;当超我太强时,容易苛责自我,顺从他人,唯唯诺诺,也会出现强迫症和抑郁情绪;当本我太强时,言行会不顾社会规范和道德,容易冲动、情绪化、自大。只有当本我、自我和超我达到平衡状态时,人格的马车才能朝目的地稳步前行。三者中的任意两者失衡,都会造成人格和内心的冲突,严重时就会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神经症——焦虑、自卑、怀有负罪情绪等。
03走出坏情绪的怪圈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弗洛伊德提出一种防御机制,叫作攻击转向自身,就是说,一个人对外的攻击性如果被抑制得太厉害,他的超我就会变得残忍,超过普通道德水准。通俗来说,“我”不能太强势,也不能太压抑,中庸可能是平衡之道。
——End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