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最后一页之后,我为B罗森伯格罗森堡感到难过。
B遇到一位神秘的非裔美国人英戈,他给B放映了自己用90年的时间制作的一部时长3个月的定格动画电影。B的观影还未结束,英戈就离开了人世。
B在看完这部没有名字的电影后,认定这是一部传世巨作。B准备把它带到公众的视野里,并以此名利双收。然而一场意外之后,电影胶片被毁了,除了一帧画面。更糟的是,B对电影的记忆也丢失了。
考夫曼笔下的喜剧桥段恰到好处的击中我的恶趣味。笑点也很密集。渐渐的我好像开始享受看B出糗。
现实和英戈电影的边界渐渐消失了。
在故事接近结尾,英戈电影里的一个喜剧二人组从B头上飞过,其中一个成员大喊“我终于学会了爱”。而B所处的世界依旧充满混乱和荒诞。在大众眼里,一个丑角被整似乎是活该的,就像那些受欢迎的喜剧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因为你是这样的人,你就应该有这样的遭遇。考夫曼把B的故事推向越来越荒谬的境地,理解他的难处也变得可能。即便B最后像莫罗伊一样转变为一个新的人,他依然没有摆脱身处的世界的混乱无序,曾经发生的悲剧依然重演。
如果说B经历那些是因为他是B,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那么每个人会有什么样的遭遇都是因为各自的角色决定的吗这个想法有点可怕。
很多故事里会有一个或多个出世高人,是故事里最超凡的存在。而神秘的英戈,不像B一样追求名利,但也通过B的英戈电影的内容越来越查理考夫曼展通过B的内心
B看上去就是一个典型的喜剧角色,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又经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一边大谈性别平等,一边又当跟踪犯;他讨好的人对他不屑一顾,那些向他示好的人却被他疏离。事业停滞,感情生活不如意,女儿也嫌弃他,他还经常掉进下水道里,这一切的遭遇好像都是他活该。真的活该吗。
越接近结尾,发笑的频率越低。时间,空间和逻辑在B的脑洞里待了很久后,我能确定一点,就是相比我看过的其它查理考夫曼的作品中的主角,B是让我难以忍受的。
除了电影画面里出现的人偶,英戈还造了很多并没有出现在画面里的那些,被称作未见之人。未见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她/彼们的故事并不会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只留在英戈的记忆里。因为现实生活里也是一样,只有少部分的人待在聚光灯下,其余的大众都是未见的。这个创意决策让我想起在《纽约提喻法》里,Caden说:nooneisanextra,theyallleadtotheirownstories。英戈成功地贯彻了这个想法。
在B大脑里看电影的读者不明白为什么他突然学会了飞,也不明白为什么他怎么学会了爱。其实也没有深究的必要,因为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一个角色在反复的折腾和被折腾后,大彻大悟,然后整个世界都变成粉红色的,走路步伐都变得轻盈起来,轻盈到飞上天,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在这本厚厚的小说里,考夫曼提供给读者加强版的《成为马尔科维奇》式的脑内窥视体验。钻入B的大脑,观察他最私密的心思,透过他的眼睛看电影,看世界,看众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