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困难主要出现在内容和写作形式本身带来的困难,而非翻译上的困难。要解释这一困难,需要对内容进行理解,并能通过翻译传达这一理解。由于笔者不熟悉拉康,并且没有法语知识,因此选择试读《意识的辩证法与欲望的辩证法》。
L图示强调主体S只能在a中抓住自己,即在19开头表达了以下观点:意识的辩证法与镜子阶段的原始认同和欲望动力学相呼应。即镜子认同和欲望动力学都具有与意识相同的辩证运动。
然而,我认为,诺埃尔或者他所解释的拉康所指的意识辩证运动,并不是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章节之前的文本进行的分析,而是对《精神现象学》序言中主体-实体的自由自在的辩证运动结构的分析。
从译者的术语表可以看出,Selbst与sich对应soi,而mich对应moi。因此,在第一页的文本中,所谓的第一环节(时刻)中所说的,首先发生的是“主体自己与己身的分离”(指的是selbst与sich,即主体自身的分裂)。这样,S(主体)与a(小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主体我Je/Ich与moi/mich客体自我这两对。接下来,主体S在a中抓住自己,但这里的抓住并非抓住a本身,而是抓住a在镜像(或者想象)中的映像a。因此,主体形成了自我moi,其中客体自我moi由a和a共同构成。
意识辩证法的第一环节,即意识的自在,如前所述,即主体“自己与己身的分离”,形成图示左侧的S与a。此时,S处于与a直接的分裂状态中,尚未与a建立起关系。而第二环节(或译为与俄狄浦斯时刻对应的环节),即自反运动环节,所谓自反即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即光在镜面上的反射形成镜像a。在光的反射/反思中,a返回到主体S中,主体形成对a的把握。然而,这里的a只是a的映像,所以主体实际上是把握了自身本质的错觉,因此只达到了“虚幻意识”。
。。。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