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对他来说,地坛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他的寄托。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腿残后的人生道路,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也领悟到了时间的流转。即便他来到如今已然面目全非的地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曾经的地坛依然存活着。他不断探索,见证并感受着那里的一切,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孤寂之中。他总让人觉得可爱,徘徊和怀疑于生活的虚幻中,然后安慰自己庆幸过去的一切,勇敢面对矛盾和苦难,包容一切的不完美。甚至在某一天觉醒后,开始欣赏残缺的"沟通",认识到圆满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囊中羞涩”却不会购买外国童话中的商品。即使在轮椅上苦苦挣扎,史铁生也从未想过他未来的自己可以如此宽容,甚至潇洒。人类的内心确实是最无法定义的存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爱”这种东西,总是一闪而过。苦工对外人来说是辛苦的,但当事人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不放弃,不问自己是否累。他教会了我们爱的勇气,愿意去爱反而是一种"愚"。爱是付出,无关乎是否拥有。人们习惯记住倒霉的事情,却忘记了幸运。这种不公平实在是对神的不公正。大多数人总是不知足,无法记住幸福,因为每当幸福降临时,人们总是异常害怕,生怕下一刻灾难就要来临。我知道这种担忧会使幸运带上悲伤的色彩,但是很多人对幸福的配得感却不强。很多时候,幸福降临时,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幸运,担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打断幸福,以为自己必将受到惩罚。甚至对幸福也要小心翼翼,以至于不敢真正享受幸福。但是从今天起,我要努力记住所有的快乐,即使当时并不被认为是快乐,以后回想起来也会成为灾难中的一丝光明。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面对死亡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建立一座普通人的纪念碑,无论他们的一生是善是恶,幸福与否,都留下自己的痕迹。当有人路过时,能够赞美或感叹这个人的一生,无论怎样,活了一生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一定有话要与后人说。权力高于人权,这句话让我深感震撼,原来可以这样看待。过程和结果一直是我们讨论的主题,不能只关注结果,也不能只关注过程。在爱情中,如果只考虑结婚,过程就可能变得功利,爱情就不再像爱情了。如果只关注过程,那就变成了追求体验的派别,也不是很好。但是很多时候,如果知道目标,过程会变得容易一些。每当我感到无聊,我会安慰自己说:“没关系,活到四十岁就够了,然后就可以放心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顾着结果,过程中就显得太轻视了。所以只能说这也是需要摸索的东西,我们以目标为导向,慢慢前行,也会有一些意外,说不定这会使生命增添些许分量和惊喜。在《好运设计》中,他说要看重过程,不要追求完美。但是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我确实无法真正感受到他所描述的那些不顺利,只能感受到他人生的壮丽和跌宕。但是获得幸福感并不一定要经历跌宕,我不这样认为。我想要一生都幸福,就像他笔下那个幸运设计中的人一样。像他所说的那样“平凡”,也有一种看似不幸福的幸福,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爱情是孤独的证明,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赤脚鸣声》中两个孤独的男生,在现实的压力下,渴望着彼此的拥抱,却不知道他们只需要的是怀抱。于是,他们狠狠地碰撞在一起,彼此受伤却又满足。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爱情仪式。他说得对,旅游就像是一场外遇。短暂的旅行并不能真正让你爱上一个地方,每次旅行后,我已经不再有去下一次的欲望。旅行是美好的,但它并不值得留恋,它是童话,只有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的领地,你才有心情去想"童话"。对"家"的定义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家不需要奢华,它不是一个接待他人的场所,只要有你心系的东西,就已经成为了家。家里有属于你独特的秘密和故事,这是毫不奇怪的。我总觉得带上那本日记本,我就会感到安定,就像在任何时刻都可以稳定地落地一样。对于史铁生来说,"钱权"和"发展"让他觉得可以停下来。为了"发展"的目标,人们压榨一切,无论是身心还是道德。但是当内心只剩下这些世俗的东西时,那个人就不再是人,只是一个社会的动物。"躺平"也是可以的,总得有时间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将去何处,找到身体和灵魂的平衡点,才不至于成为某个东西的奴隶。孤独大于孤单,孤单大于寂寞,我只是有些寂寞而已,我有自己的事情,怎么算得上孤独呢。不一定要做第一,也不一定要去追求第一。史铁生的写作本来就是对自己灵魂的深入探问,是对自己身体的托付。他写作是为了寻找意义,思考,并为这条残破又可爱的路书写传记,追寻功名反倒是无趣的。我想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位同学看起来佛系却总说自己功利了,原来是这个意思,只关注对个人有益的事物,不关心未来,不关心社会。确实有太多人容易陷入这样的状态,只注重养活肉身,却忘记了滋养灵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