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马斯克从收购到入驻Twitter的那几个月,各种新闻满天飞。有一次聊天,我对一个同事说:“马一龙疯掉了。”同事沉默片刻后答道:“他还是做了非常之事,改变了历史。”同事沉稳低调,这句话是对我婉转的批评。因为我们都是在干不创造价值的工作,而马一龙在推动电车发展的同时,还在努力把人类送往火星。同事是个壮志未酬的理工男,也许马一龙代表着他未曾实现的梦想。
艾萨克森写的书都比砖头还厚,这本《埃隆·马斯克传》也不例外,英文版688页,花了3天看完。读后最深的印象是,这家伙真是一刻不停,对自己、对别人都太狠了。
艾萨克森写过乔布斯的传记,当马斯克成立人工智能公司X.AI时,对比了两人:“我数了一下,这意味着他将管理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推特、Boring、Neuralink和X.AI。这相当于乔布斯(苹果和皮克斯)巅峰时期的三倍。”
我以前的一个大老板经常半夜发邮件,一度以为他只是在作秀。直到有一次,他刚开完一个长达两小时的会回到办公室,我抓住机会找他商量急事。他从一堆未读邮件中找到了我写的那封,感叹道:“只要离开办公桌两小时,邮件就完全搞不清了,只能回家后再看。”这个大老板在公司里算不上高管,更别说像马斯克那样同时管理六家公司了。马斯克创业时只有24岁,他和弟弟轮流睡办公室的沙发。51岁时,他又让人把沙发搬进了Twitter的图书馆。
这样逼迫自己的人,必然也会逼迫别人。
他的室友Navaid Farooq在他成立Zip2公司后加入其中,但只工作了6个星期就离开了。他对艾萨克森说:“我无法既当他的同事,又当他的朋友。”
他的室友任宇翔在马斯克成立特斯拉之后加入了该公司,他是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物理奥赛金牌获得者,在读书期间曾与马斯克一起开车横穿美国。他在上任短时间内谈起马斯克时说:“他一直把你放在悬崖边上,让你时时刻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时时刻刻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懈怠。”5年后,他也离职了。
《教父》中最著名且被引用最多的台词大概是:“Its not personal, Sonny. Its strictly business.”而对于马斯克这样一个最成功的商人来说,恰恰相反,Everything is personal。
从正面来说,他一直在做他热爱的事情,正是因为热爱,他才会那么投入,把自己逼向悬崖,要做到最好。从负面的影响来看,这也让他变得致命,因为对他的生意发起攻击,就等于对他本人发起攻击。
这让他怼比尔·盖茨。盖茨飞去和他谈慈善事业时,他指责盖茨是个极其虚伪的人,因为盖茨一边鼓吹碳减排和防止全球变暖,一边却在做空特斯拉。
这让他怼贝佐斯。贝佐斯拥有的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对SpaceX提起诉讼,他发推嘲笑:“原来贝索斯退休了,专职从事和SpaceX打官司。”
这让他怼总统。拜登当选后,在白宫举行了一个关于庆祝电动车发展的活动,邀请了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却遗漏了特斯拉。他称拜登只是个傀儡,“拜登并不是白宫真正的主人,真正的总统是在背后控制他提词器的人。”
这也让他买下Twitter并裁掉了80%的员工。据书中所述,马斯克买下Twitter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的大儿子Xaiver Musk宣布改换性别,改名为Jenna,改姓为母亲的姓氏Wilson,并与他断绝来往。马斯克对此非常伤心,认为这是他眼中越来越左倾的美国社会导致的。他公开称“觉醒主义”(woke)是反科学、反人类的,而限制言论自由且重视政治正确的Twitter是罪魁祸首之一。在收购之后,他立即安排人员暗中调查Twitter存档,搜索包含关键词“Elon”的内容,并解雇了几十名冷嘲热讽他的员工。
从写作角度来看,艾萨克森的这本书有流水账的嫌疑。但丰富的原材料和很多第一次披露的故事,让这本书并不沉闷。当代商战与家庭斗争并存,简直是《继承之战》中的马斯克现实版。
艾萨克森为了写这本书,在马斯克身边陪伴了两年多。虽然在致谢中他说马斯克没有要求看过书稿,也没有任何限制,但整本书整体上还是“同情之理解”之作。艾萨克森并不过分关注政治的左右,也不特别关心传主是好人还是坏人,《马斯克传》和他之前写的达芬奇、富兰克林、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的传记一样,更看重的是展现一个创新的天才如何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全力以赴地发挥才能和改变历史。
在描绘马斯克与盖茨的冲突时,书中写道:盖茨在华盛顿特区的一次晚宴上,当人们批评马斯克时,他说:“你们可以对马斯克的行为有任何看法,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能推动科学和创新的发展。”
读到这里我不禁一笑,想起了我和同事的对话。我说“马一龙疯掉了”,同事回答“做了非常之事,改变了历史”。我们两个都算不上重要人物,在我们自己的不起眼的工作中重复着人们的批评和盖茨的回应。
P.S.
这本书中英文同步发行。到目前为止,在豆瓣上有491个评分,平均得分8.5。在美国亚马逊上有532个评分,平均得分4.6。两者非常接近。然而,在《纽约时报》的比较中性的书评后面,有369条评论,而前10条评论却全部是指责和批评。这展现了统计学中的选择偏见,并显示了为什么人们对马斯克有着如此不同的崇拜和憎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