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该书代序(p4)指出:“这本小册子所收的是我在2006-2007两年中为《读书》杂志美术纵横专栏所撰写的十篇文章。”所以在读此书时首先需要注意书中议题的提出与作者对此议题的思考与今日的美术史是有些距离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条有着16-17年之久的沟壑是不可忽视的。
该书以关于美术史的十个不同主题展开,每篇篇幅不长,但作者都已简练通俗的话语与典型的实物存在点明了其关于“本主题”的主要思考,可以将这十篇看作是作者对不同问题回答的开题之作(序论)。
这十篇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来展开作者的思考过程与回答: (一)何为“美术”; (二)图像(数字技术)对于美术的转义与释读; (三)美术史与美术馆; (四)美术的“历史物质性”,通俗的说即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五)美术史的概念结构在不断变化,而今正在组成不同的美术史,即“重构中的美术史”; (六)不同研究方式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即“开”与“合”的驰骋,其中的“开”所指的是各种方法和理论并存和互动的美术史研究,“合”即为把中国美术史看成是一个基本上独立的体系来追溯这个体系中的起源、沿革、以及与中国内部政治、宗教、文化等体系的关系。(p82); (七)对“墓葬”这个学科的反思以期能对美术史的一般性方法论做出修正合补充。 (八)对美术史写作方向的思考,以及对“经典作品”的解释,原文中提到“这里所说的经典化是一个极度选择的过程和结果。”(p114); (九)美术史的形状或许远不止于传统美术史叙事中出现的“滥觞期—成熟期—衰落期”这样的三段式系列,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描绘一个即非进步也非退化的美术史。 (十)“纪念碑性”的回顾,在西方,纪念碑一直是古代西方艺术史的核心,因此在此篇中作者尝试通过“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特殊表现来帮助美术史的宏观叙述的重构,其实这篇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与其持不同观点学者-贝格利的回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