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局部)
方爱龙/文
对于金农的艺术史地位,南京艺术学院的黄惇教授在《金农书法评传》开篇即云:“在扬州八怪中,金农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郑板桥、高翔、汪士慎均极为推重他,罗两峰为其弟子。金农的身后更有虚谷、赵之谦、任颐、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等,他们都曾在他的书画中吮汲滋养。”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香铁,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一生别号甚多,以冬心先生、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等最为人熟知。腹中饱学,布衣终身,而以诗文书画活跃于清康熙后期至乾隆前中期的杭州、扬州等地。他早年主要生活于家乡杭州,受到较好的教育,青年时代以诗先后拜访过毛奇龄、朱彝尊等人,受到激赏,并负笈苏州,从学于义门先生何焯二载。后因其父去世,家道艰危,不得不为“衣膳奔走”而作汗漫游。
金农坚持诗歌理想与情怀的同时,受到老师何焯和同郡诗友厉鹗、杭世骏、丁敬等人影响,也对金石文字、碑版考证产生了浓厚兴趣,搜访吉金贞石文字。康熙六十年(1721),三十五岁的金农初到扬州,尚以诗人立足。
中岁北游,北游后期已以“善八分”而名动京师。乾隆元年(1736),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年近五十岁的金农定心寓居扬州,并时相往返于扬州、杭州之间,诗文交友,鬻书卖画,清苦终老。同为布衣而寓居沪上的晚辈诗文书画家蒋宝龄以“百年大布衣,三朝老名士”盛赞之。
金农自画像
除诗文、书法之外,金农在五十岁以后迫于生计应酬和排遣胸襟块垒的需要,也开始较多作画和偶事篆刻,并在六十岁以后进入艺术创作高峰期。对于金农的艺术史地位,南京艺术学院的黄惇教授在《金农书法评传》开篇即云:“在扬州八怪中,金农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郑板桥、高翔、汪士慎均极为推重他,罗两峰为其弟子。
金农的身后更有虚谷、赵之谦、任颐、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等,他们都曾在他的书画中吮汲滋养。”诸艺之中,金农书法得益于其对汉唐石刻文字的心摹手追,最享大名。而书法中又以他的“隶书”(八分书)和“漆书”(变体八分)最享时誉,后世评价最高。
就传世书迹考察,金农隶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三种基本面貌:其一,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前,受时风影响,主要取学郑簠。其二,康熙六十年(1721)至雍正十一年(1733),金农初上扬州,继而北上漫游,在游学公卿和优游山林之间徘徊,在仕途和隐逸之间彷徨。
这期间,金农在齐鲁、燕赵、京师、嵩洛等地的访友与访碑,决定了他在书法艺术上集中精力钻研汉碑,或辨证、或临摹、或依据某碑风格创作,主要有东汉《西岳华山庙碑》《乙瑛碑》《郙阁颂》《曹全碑》《夏承碑》《礼器碑》和西汉《五凤刻石》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汉隶八分意味浓厚,结体谨严有序,笔法朴茂劲逸,金农前期颇受推誉的八分书正是此类作品。
其三,雍正十二年(1734)至乾隆三年(1738)前后,金农经历了从受荐博学鸿词落第到退归扬州,志以布衣终老的人生大跌宕。
这期间,以对《西岳华山庙碑》进行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吸收、消化、运用为核心,金农的隶书风格在相对稳定的面貌下,同样呈现出丰富性:一是结体打破汉隶名碑谨严姿态的束缚,二是横画中的起收愈趋方整,三是捺画中的倒薤笔法进一步强化,四是渴笔飞白多有利用。此四者,一为摆脱建宁、熹平、光和汉碑笔法,一为消解前辈郑簠的影响,从而达到创变自己书风的目的。
《西岳华山庙碑》(墨拓本局部)
《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是金农传世作品中的大件,也是他中年时期的隶书代表作品,个中透露出的书学信息耐人寻味。金农在这件作品中所展现的以“写意”为“临古”的表现手法,是清代中前期学人致力于篆隶氛围下的杰出典范,对后世学隶者有诸多的启迪意义。金农《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首题“汉西岳华山庙碑”。
纸本,全册凡20开。每开27厘米×30厘米,乌丝栏界格,对开各3行,行6字,每字界格4厘米有余(横向略大于纵向)。满开36字,全册连题并款署共计707字,是传世金农作品中字数最多的隶书作品。现藏天津博物馆。
《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局部)原作无纪年。根据金农隶书的发展轨迹和作品风格来判断,其书风与书写于雍正八年(1730)的《王融传隶书册》相近。又据金农行踪事迹,雍正八年五月,金农自山西泽州南归,曾在山东曲阜滞留四个月;或许在这一次的曲阜之行中,金农将自己的双钩本《西岳华山庙碑》赠送给了曲阜孔氏孔传铎辈人物,该双钩本后为传铎之子孔继涑于乾隆中期刻入玉虹楼丛帖之一的《谷园摹古法帖》卷一居首。
《谷园摹古法帖》卷一居首帖《西岳华山庙碑》(墨拓本,局部)
金农《鲁中杂诗》中有云:“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此句当是金农游走扬州特别是北游归来以后在书法追求上的艺术宣言。事实上,《西岳华山庙碑》正是金农一生中书法的关纽。黄惇在《金农书法评传》中特别指出:金农自三十多岁起直至七十多岁,“几乎每一时期都有临习《华山庙碑》的作品出现。
如果将这些自称为临习《华山庙碑》的作品按年代顺序排列起来,一种有趣的现象展示出来,即金农一生书法有多变,且有多种面貌。除写经楷书外,几乎都与临《华山庙碑》有关,换句话说,金农每一时期对自己书法的变革,都是以《华山庙碑》复以变形后之基础再变形,如此递进便形成了多种面貌的金农书法”。传世金农书迹,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独特的艺术现象。
《中国书法之美》
内容简介: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当代著名书法专家、书法评论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每幅作品的点画、意韵之美,充分揭示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带领读者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