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学术性读物。一开始翻到这本书,我不禁感叹。曾经,我差点也想要报和新闻学相关的研究生。当时我甚至询问过这个专业的学姐。毕竟开始一个新的专业,需要莫大的勇气。
开始读这本书确实有些晦涩。里面的知识就像文学理论,初看只觉得味同嚼蜡。要细细品味,才能打开真知。
“幻象”是一个奇妙的词,也一直出现在我们面前。从我们与同事之间维持的“人设”,朋友圈的“修图”,背后可能都是虚拟的“幻象”。
丹尼尔从各个角度分析所谓的“幻象”,从新闻到名人到旅行到文学到广告。看完这本书你只能感叹,人生无处不虚假。
就新闻而言,越来越多的记者崇尚夸大报道,只为自己的新闻是头条,第一个投放。甚至为了火灾新闻而纵火的情况都存在。为了新闻而不择手段,可怕至极。但这种虚妄正是符合了大众猎奇的心态,大家为了看而看,只是为了吃瓜,真正在意的根本没几个人。包括几年前的杭州保姆杀人事件,就连所谓的丈夫都在各种拿死去的孩子妻子做借口,一次一次地吸血热度,到最后发现所谓的不对劲,保姆已经是替罪羊了。
就名人而言,丹尼尔说名人主要围绕的就是名气。这个特别适合用来形容中国的饭圈,饭圈文化的形成十分诡异。从一开始的演技派到现在的流量派,如果说流量派是格外美,那倒是无话可说,毕竟有些人天生就会靠脸吃饭。可现如今的娱乐圈,一些长相一般演技一般能力更一般的人也过上了众星捧月的名人生活,令人费解的背后就是“名人幻象”,因为他们需要名气需要热度,所以就出现了“蹭热度”“拉踩别人找骂”的黑红手段。
就旅行和广告而言,有多少人因为一张美图而去了一个地方,有多少人因为一个短视频推荐而买了一个产品,最后失望而归,意兴阑珊,这就是旅行和广告的幻象。原先是行万里路,为了增长见识,现在却成了“照骗”的幻象。
但为什么会有这些虚假的幻想呢?更多是因为我们自身过度的期待。因为这些期待产生幻觉,而这些幻觉,恰是我们用来自我欺骗的合理化借口。
这本书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丹尼尔借用林肯的格言:“你或许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你甚至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是的,对于生活中仅仅接触几面的人,也许你无意识夸大的言论并不会为他所知。但如果把这个虚妄真的扩大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虽然不建议完全把最真实的自己暴露给任何人,毕竟这个社会完全信任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事情,但还是要向内求索。只有自己问心无愧最重要,不要骗着骗着把自己骗进去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