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段义孚自传》这本书是段义孚亲自写的自传。他是一位人文地理学家,书中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我以我的有限知识来推荐这本书。作者认为通过日复一日的脑力劳动才能认识自我,写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他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和数学能力比较差,却可以通过认真研究来弥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因为我自身的记忆力和数学能力也不是很好,以专注于研究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审视自己,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本质;而通过审视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外部现实的本质。段义孚生于1930年,从小就在“世界舞台”上生活学习,跟随外交官父亲在多个国家生活。他在开放的世界中成长,却也遭遇了中国传统父子关系的“冷漠”和家庭关系的“不平等”,这使得他这个本来身体就脆弱的人变得更加敏感。在自传中,段先生写到他是一个内向、害羞、不爱交际的人,更喜欢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与热带雨林相比,他更喜欢沙漠,因为沙漠中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可能如今在MBTI测试中,段先生会被归类为i型人格。同为i型人格的我也更喜欢研究大自然,而不是人类本身。段义孚在自传中认为,天赋需要与激情相辅相成。生命力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多,有些人少。真正的天赋不仅仅是做事方法的诀窍,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充满活力,就像可充电电池一样,能够释放能量并得到定期补充。有些人身上的“电量”比其他人多得多。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根本不公平,因为这关系到成功和名誉,也关系到日常生活的质量,关系到生活的意义。在书中,段老师认为自己是一个缺乏生命力和勇气的人。勇气不仅指身体里的活力,也指能够使自己置身于特定境地的能力,以及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洪堡是段义孚的偶像,他也是一位有趣的人。洪堡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也是终身未娶的人。至于段义孚的性取向,我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当段老师在英国学地理学的时候,他读到了有关大平原和落基山脉的书,但是书本无法传达出当他亲眼见到那壮丽景象的那一刻的感受。这让我想起我读《这里是中国》这本书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暑假期间,我跟随导师去青海科考,亲眼见识了青海的美丽壮阔。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关于青海的部分感觉特别不一样了。关于为什么选择成为地理学家,段义孚可能是想找到存在和生命的意义吧。地理学的意义是随着一生的经历而不断丰富的。段老师认为单身很可能是一种特殊召唤,可能是对上帝所创造的每个人的信仰呼唤,也可能是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知识领域的必要条件。有一次,已经过了半夜,我独自驾车在内布拉斯加州稀疏的乡村景观中向西行驶。在狭窄的公路上,只有我和前方一辆车在行驶。我们一直一起前行。我一直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不够自信,尤其是在黑夜里。所以,我非常感激前方车辆的尾灯,它一直引导着我,给了我安全感。但是当我开始觉得这种陪伴是理所当然时,他却打开了右转灯。这是礼貌的信号,但也让人感到遗憾,因为此后,我变得独自一人。那辆车转入了一条乡间小路。于是,只剩下我自己的车前灯来照亮道路。然而,这灯光只能照亮很短的一段路,在更远的地方,它被笼罩在厚厚的黑暗之中。书以这段结尾,表达了段先生一生的孤独,一生献给了地理学,向他致敬!写到这里,我感谢命运给我带来的机缘巧合。学术和生活可能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感谢命运的赐予,让我踏入科研的大门,成为地理学的一员,不断前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