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短评里写道会有长评,今天已经发在公众号上,略加改动贴在这里。
潘静如老师在《民国诗学》里写道:
而周教授这本书像是拿石遗整活找乐子,我愿点其为石遗之弄臣。
附文如下,转自公众号“击壤AI”,链接为一本快乐的书——《陈衍诗歌选评注》:
这两天翻了翻周薇教授的《陈衍诗歌选评注》,周教授在后记中说她在写这本书时“快乐也持续了很久”。同样的,我在读这本书时快乐也持续了很久,注者的整活能力太强,粗略翻看一遍,找到四十来个笑点,平均每十页一个,由于我对陈衍了解不多,石遗室诗话都没完整看过一遍,不免挂一漏万,想来有更多的笑点隐藏在书中。
1.如图所示,两首韵部不同且首句入韵的七绝,竟被周教授合并为一首七律,我本以为她是忘了空行了,只是一个格式错误,结果一看解释,她真当成了律诗,还有模有样分析第三联。周教授但凡在近体诗格律上有一点了解,也不至于一点了解都没有。
2.不通格律倒也算了,不通格律但搞诗词研究倒也常见。北师的康教授就是一例,结合诗词和今文经学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研究之路(手动狗头)。但指“悲哉秋之为气也”为屈原《九歌·湘夫人》之句实在是给我开了个大眼。如果我记得不错,湘夫人似乎在高中课本中就有,周教授的高中语文知识需要补补课了。
3.七律竟然可以分上下阕?你以为是玉楼春呢?
4.陈衍的赠内之作,写给自己老婆的,周教授不知道是不是脑补了自己的经历,注道“愉:通偷,苟且。”这是要送他一顶原谅帽吗?
陈衍:6。
5.看题解,周教授已经知道朱彝尊和王士禛来过这个地方了,但由于对清初诗学的无知,不了解“王爱好,朱贪多”,硬生生将其解释为“想来世间俊才之士都对杰出宝物趋之若鹜,甚至有占有欲,这是在哂笑别人。”看到这个解释我不由叹服,这得烧多少脑细胞才能自圆其说。不过这个错误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本科级别的知识了,周教授不能跨越高中阶段学习到这个知识点。
6.“黄叶清江夜刺船”一句,周教授的理解是落叶刺进船里,看来落叶应该修炼了独孤九剑,穿透力堪比刀片。实际上,刺船即撑船,参见杜诗“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7.陈衍大哥的故人是叶梦得,所以注者是觉得他大哥活了一千年是吧?事实上,用同姓的名人来指代某人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吾兄故人叶梦得指的就是和叶梦得同姓的叶损轩。
8.当我看到“东痴”,没看到后面注释的时候,我就知道注者又要整活了。果然,她不知道这里指孟东野,以为是一个字东痴的清代诗人徐夜。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周教授的博士论文同样提到了这首诗,但这次的说法却不一样了。
博士论文里说东痴是嵇康,书里说东痴是徐夜,合着就是不知道孟东野是吧?周教授可是专门研究陈衍的,但凡读过石遗室诗话,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出错。
9.这回超出我的意料了,没想到“垂帘钩”都能整活。
10.注者解释“未有田园可暂芜”的脑回路堪称奇妙。
11.税,征税,引申为办公事,没读过洛神赋是吧(《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12.咄咄一语也是妙解,说陈衍嗔怪大雁。实际上,此处用殷浩咄咄书空典。世说新语我记得是初中要求阅读的,看来之前我说注者高中语文知识需要补课是不客观的,周教授的初中语文水平也有待提升。
13.知道背景有谢安,但还是把“今昔此苍生,愿拜何人赐”解释成“这样的闲适理想人生,希望有人赐于自己。”见上,周教授没读过世说新语,自然也不知道“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典故。
14.按照周教授的风格,她能看出来的典故一向是能注尽注的,比如书中出现某些动植物,比如麋鹿,周教授都会以百度百科的语气向我们科普动植物知识,张翰的“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同样是世说新语的内容,周教授没有注,应该也是因为没读过世说新语因而不知道这个典故,不过她没有进行神奇的脑补,和前面相比已经不错了。
15.“枝有盘虬势,人添似鹤姿。”一句,注释写道:有人认为梅花似仙鹤之姿。这个脑回路太神奇了。不过这不是一个实锤的错误,硬要这么理解也不能说错,只是显得有种拿冰箱当鞋柜的美。
16.看来周教授的知识结构很奇怪,不知道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也不知道宋玉(见第2条),但竟然知道王粲!王粲何其有幸。
17.骀是一个多音字,不同使用场景下读音不同,骀荡一词的骀读音为dai。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有关,这个是不是小学语文的知识点?之前说注者初中语文水平需要提升实在是我看走眼了,如果周教授想要弥补知识体系漏洞的话,这边建议直接回炉重造,先攻读一个小学学位。
18.陈衍原稿为剗,转为简体应为刬,划这个错误太典了。
19.又是两首首句入韵的七绝合并为七律。周教授是不是玩2048得到的灵感?
20.寒山拾得名气那么小吗?21.湘乡指曾国藩,周教授的注硬生生把曾剃头吃了。
22.“逐”是遂之误。23.“獭”是濑之误。24.“瀰”这个繁体字怎么简化成渳的?一首诗录错仨字,不如去抄搜韵,至少搜韵上这首诗是无误的。
25.发箧:藏书的箱子。这个错的不算离谱,但也很弱智。
26.典,又是两首首句入韵的绝句合成一首七律,周教授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是七绝?
27.“禅榻鬓丝”一语,周教授不知道出自杜牧的绝句,但没有乱解释,这已经难得可贵了。
28.“最好还是用中晚唐诗人的笔,在这个地方留下绝句。”周教授这理解,稚拙如小学生,这就是赤子之心吗?
29:“载酒来游愿不赊”意思是:他们这次是自带酒食,但希望不用欠账。看了周教授这个注解,我不得不感叹,她为了能自圆其说,到底费了多少功夫。
30.韦柳不入韵,一看就知道是柳韦。
31.花底这个解释太奇妙了,恕我无知,第一次见有人这么解。
32.樊增祥:我什么时候成同光体诗人了?
樊增祥是同光体诗人这一结论,疑为周教授的发明创造,一般认为樊增祥与易顺鼎是中晚唐派的代表,不过从她不知道宋玉寒山洛神赋的情况来看,明白同光和中晚唐的差别太难为她了。
33.性灵派也属于唐诗一派了?袁枚知道吗?估计又是周教授的自出机杼。
34.唐摭言原句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不仅把摭写成遮,句子还记颠倒了,数字也记错了。
35.垌一看就是错别字,经查为坰。
36.当我看到赊的时候,就知道周教授又要整活了,仔细一看,经典赊欠。
37.一个小学语文知识有漏洞的人,没读过后汉书太正常了,当然也不知道下泽车的典故。
38.李孟不律诗录成了李孟不律师,周教授看到了估计也很抓狂,律师跟李白孟郊有什么关系?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不律师——不讲格律的大师!
39.《离骚》中有“旬日至彭徐兮,饮刘项于乌江”之诗句,还是显得急促。这是跟楚辞过不去了是吧?屈原知道刘邦项羽和乌江?咱也不知道为啥周教授要自己编一个句子,再托名离骚。
40.考虑到杜濬的明遗民身份,薇蕨应该用了不食周粟的典,不过此处仅有这种程度的曲解,已经很难得了。
41.注释里写了那么多杜濬,但周教授仍未知道那天所见的杜濬诗集的名字。
变风变雅指杜濬的《变雅堂集》,而非诗经。
42.正文词章,注释辞章,必有一个错的。可惜我的石遗室诗集PDF没有这一阶段的作品了,不能对照。
43.见前文,这个地方肯定也是刬,但我没法验证。看到周教授费尽心机解释道:划,筹划,不禁莞尔。
44.语出陶渊明诗“饥来驱我去”,未注。
45:
陈衍:题目写了二绝句!
周教授:收到,合成一首七律!
46.吾道北矣子其堪,意思应该是指认陈钟凡为自己学问的继承人。读到这句我不禁有种无力感,虽然我读完了整本书,但是周教授的思路天马行空,我还是根本无法领会。
正文读完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后记。周教授的这篇后记,微言大义,要结合全书来看,我怕大家不能领会精深之意,以至宝珠蒙尘,故略为笺注,阐发其意。
文字由ocr识别得到,若像本书一样存在错别字,大家勿怪,毕竟我不拿经费。括号内加粗部分为注释。
2006年,我在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完善并出版了《陈衍诗学研究》一书。几乎就在这个时候,我制定了《陈衍诗歌评注》的写作计划。其间,除分散一些精力在运河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上,静下心来,即沉醉于对陈衍诗歌进行注评的工作中。我希望该书不同于一般诗歌注评之作(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即便有梁佩兰王又曾等书珠玉在前,这部著作也是相当炸裂的),因为,作为一个诗人,陈衍的诗歌串联着一生鲜活的生活内容和清晰的情感脉络;作为宋诗派诗人,其诗歌充满丰富的本事、今典;作为近代诗人,其诗歌体现着传统诗学向现代诗学过渡的近代特质(周教授真是术业有专攻,不通格律,不懂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演变,但明白传统诗学如何向现代诗学过渡);作为诗论家,其诗歌蕴含着独特的诗学思想。而我,作为一个从其诗学思想人手,并熟谙其情感与思想的研究者(这个“而我”的停顿就很好,凸显了周教授的当仁不让和舍我其谁,毕竟她发了六七篇关于陈衍的C刊),也绝不会满足于对其诗歌字词句的解释(看出来了,不满足于对其诗歌字词句的解释了,所以要对诗歌字词句加一些曲解),而更希望能揭示其诗歌背后更多的意蕴指向。所以,陈衍诗歌的评注,也就特别关注于一些典故、一些逸事、一些学思的分析,也就特别表达了对陈衍在危机时代守护与追求传统文化行为的理解,也就特别渗透着对陈衍深厚的人文关怀、历史价值与理性精神的感悟。
截至现在,时间延续很久,快乐也延续了很久(这个我相信,本书整了那么多好活,肯定很快乐,我读的时候也很快乐。周教授的心态可能是:人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有活)。与《陈衍诗学研究》写作心境不同,这是一次没有功利与压力的写作(书都出版了还没有功利,可能版税和职称都到狗肚子里了。有没有功利暂且不谈,没有压力这个能看出来)。所以,时而会为一个诗句的艰涩难解焦虑万分(这个看得出来,很多逆天的解释烧掉了注者本就不多的脑细胞),时而也会因一个典故的破解而心花怒放(此处疑有笔误,原稿可能是“时而也会因一个典故的曲解而心花怒放”);时而会欣羡传统文人的山水滋诗,时而也会为时代巨变下诗人的心态老苍暗自唏嘘。可以说是真心诚意地陪着一个诗歌老人(真想陪一陪陈衍,就去把石遗室诗话读一遍吧,但凡读过一遍石遗室诗话,也不至于整出这些活),走着他的一生,体味着他的一生。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陈衍,了解“同光体”,了解学人之诗,了解近代一种特殊的文化情境(这个已经能做到了,这书给大家开了个大眼,肯定能吸引一些流量,坏名声总比没名声强嘛)。
感谢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对本书的大力赞助(秀一下靠山)。
感谢我的母亲,一个已近耄蒙之年的老人,曾在去年暑假,挥汗如雨,为我校对书稿(看来周教授也知道书中有很多错误,一首诗能错三个字,这些都可以推到老年人眼神不好上去,读者难道还会去苛责一个老太太吗?)。
感谢上海三联书店的编辑彭毅文,她的友善热心与精益求精,永远令我感动(编辑是应该感谢,这书能出版,编辑肯定费了很大劲,至于精益求精,不过是感谢的客套话)。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永远无私地支持我,给予我最大的精神上的安慰,他们是我坚持下来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好奇此书作者为何能从华师博士毕业,于是去知网查了查,发现周教授竟然在陈衍研究领域发表了六篇以上的C刊,内容涉及清代学术和唐宋诗之争。
破案了,原来周教授是搞学术的一把好手,不知道近体诗格律和宋玉,但对唐宋诗之争有独到的见解。不了解朱彝尊,但可以研究清代学术。这种惊人的学术天赋我没有见过也无法理解,此殆天之授与?
有的人拿个文凭,是为了找份工作混日子的,比如我。有的人拿文凭是为了让学校吹嘘的,比如各种杰出校友。有的人就厉害了,比如本书作者周教授,她拿了个文凭,是为了揭开整个现行教育体系和古代文学学术体系的遮羞布。这是多么高尚的举动,虽然是无意识的,向周教授致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