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随着我国扎实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了实施国际化经营运作的步伐,致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此背景下,知名学者谢琳灿的《静水流深:高水平对外投资的实践逻辑》一书,聚焦中国企业“走出去”具体实例。该书通过梳理我国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四大领域的对外投资发展情况,总结阐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创新策略与内在逻辑,并就全球经济新格局下如何更好地助力高水平对外投资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该书首先回顾了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探索中起步,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已遍布全球189个国家(地区),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达7.9万亿美元。尤其是,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企业出海大幅提速,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中亚最大风电场、拉美光伏电站、迪拜太阳能项目等陆续投入运营,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整个发展史,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书中指出,在海外矿产资源合作方面,中国企业经过多年探索,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具有较强示范性意义的国际矿产资源投资合作新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非洲几内亚的“赢联盟”模式和印度尼西亚的青山工业园模式。这些新模式通过创新思路深挖合作潜力,从国家发展、企业发展到人民福祉的高度,帮助发展中国家打破“资源魔咒”。无论时势如何变化,通过对外投资获取优质资源,在实现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大局,助力东道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始终是中国矿业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之道。
而在海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中老铁路的开通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为中国与老挝以及其他湄公河流域国家之间构建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倡导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逻辑根植于改革开放40多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力推动境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从推动国际骨干经济通道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国这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东方大国,其构想是宏伟的,行动是务实的,为助推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该书还重点探讨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布局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作者以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为例,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产业园区的上千次尝试中,失败的次数远远超过了成功的次数。最终能够扎根当地的中国企业境外产业园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其中也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字节跳动何以频频引发美国政府的关注走出国门,直面与全球数字巨头的激烈竞争,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是关乎中国数字企业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展望未来,全球数字经济规则的博弈,也将成为中国数字企业走向全球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静水流深,方能成大格局”,如此才能更好地助力拓展海外经济新空间,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汲取宝贵历史经验,在深度参与全球化中,成就所在国合作伙伴,惠及所在国民众,无疑会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更有底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