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优点:对于“情绪劳动”提出了综合性的概念阐释,犀利地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性格角色分工、成长过程价值观灌输、时代文化积极渲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如何背负了繁琐、沉重且无法被承认的情绪劳动,长期备受困扰。
如今能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所遭受的相同的困境,读到没有东亚亲戚关系的作者也在大写特写关于“叫男人洗碗他就不洗盘子”、“爸爸带娃笑话”、“让队友做事一定要精确安排到秒”、“家里卫生就是先看不下去的人输了所以他不动你也别动”等等热点两性问题及方法论时,会同时产生一种啼笑皆非的荒谬感。忍不住想高歌“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滴~哦哦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滴”!
好了下面开始要大吐槽了:
1、实在太啰嗦,太冗长了。整体主题线非常不清晰,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区分、推进逻辑模糊,感觉翻来覆去在讲同一个事情。各类采访案例以及引用的理论、名言、新闻信息数量充足,但没有好的布阵,没能发挥出均衡有效的阐释作用。这样的节奏延续到后半部容易心烦气躁,只能速读加快进度条。
2、越往后越感觉作者默默扩大了情绪劳动的涵义,所举案例已经不仅限于隐性的被忽视的情绪劳动,而是家务、人际往来、职业要求等“现实”劳动——当然不是说女性在这些具象层面上就不存在困扰了,相反不公平现象只会更多更庞杂,只是读到后来就感觉讨论范畴有点脱离轨道,回归了更常见的女性议题主流,失却了情绪劳动所特有的微妙的灰色性。
3、关于作者丈夫作例证的不适感。诚然作者在袒露自己的家庭生活问题时其实相当冷静客观,并不留情,但一旦涉及具体的解决方案,又会时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割裂状态。一面大肆赞扬丈夫超脱于一般男性的细心体贴、观念“先进”,一面所记录下他忽略家务管理的事实又与一般男性无异;前一秒还在批判女性试图沟通时还要反过去先顾忌伴侣的感受,后面则屡次详细书写自己如何在跟丈夫解释概念时要“小心翼翼”、“刚中带柔”。
当然,这或许是作者不愿粉饰太平的坦诚,叫她一味批评丈夫也不见得就是良方。只是既然选择了把自己加入探讨,必定需要更客观、更平实的视角,而不是一味烦恼“每次我写罗伯的事情,讲了一堆,却不称赞他”(明明就大夸特夸呀喂)。毕竟,读者并不想“成为你们play中的一环”。
4、从冗长的讨论中试图提炼了一下结论,作者仍把主要落点放在女性身上,希望肯定情绪劳动的正当性,把女性自身的观念改革、教化任务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赞同这确实是某一种更现实的办法,毕竟无论是情绪劳动还是更多女性困境,方方面面的历史社会因素太过复杂,根基难以轻易撼动;但,为什么女性要把男性因为从小没有接受过情绪劳动价值教育、所以天生会忽视情绪劳动付出的责任担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女性依然要承担这个漫长而繁重的阐释工作,男性依然是只要能倾听、能改变就会像宝宝一样得到社会热烈的赞扬?过度拔高情绪劳动的价值甚至上升到有利社会发展的高度,是否会有加深情绪劳动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嫌?
如此,亲密关系中的男女双方依旧不是可以真正平等对话的成年人的角色,而是像老师和学生、或者说妈妈和儿子一样,要循序渐进地诱导,要“放手”、“教他”、“帮他步入正轨”。对于情感专栏或豆瓣夫妻小组来说,这样的方法可以行之有效;但对一本落点在于女性主义议题的探讨之作来说,切口无疑过于私密,并不触及内核。轻飘飘地路过,不伤及一片云彩。
——话又说回来。心烦意乱地看到一半,读到作者真切地讲述着那些我曾经也有过但鲜少宣之于口的心绪,把那种“我受不了了我想说但这样是不是对他不好”的复杂心情剖析得淋漓尽致时,还是不自觉地深受触动。能写出来就很好,能唠唠叨叨地告知天下也便是一种坚定的进步。这份虽有犹疑忧惧但仍大步向前走的勇气和真心,值三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