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太平御览-李昉-Philosophy-983
Barack
2023/09/16
《太平御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它是宋代著名的类书,是宋朝四大部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之一。《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据说书成之后,宋太宗每天看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囊括政治、军事、科技、地理、人文、宗教等,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
李昉,于925年出生于北宋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于996年去世。他是北宋初年官员、文学家、学者。李昉文章浅近易晓,慕白居易文风。
TableofContents
卷一◎天部
卷十五◎天部十五
卷十六◎时序部
卷三十五◎时序部二十
卷三十六◎地部
卷七十五◎地部四十
卷七十六◎皇王部一
卷一百一十六◎皇王部四十一
卷一百一十七◎偏霸部
开篇第一卷就是《天部》,而《天部》的第一篇讲的就是“元气”。纵观百家对元气的解释,基本上都用“元气”的概念来阐述宇宙的开端。宇宙从何而来?天地是如何形成?气和形是什么?在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中,天和地占有重要的地位。宇宙的开端是一片混沌,天和地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分开,从而给了世间万物成长的空间。而对天地分开的其中一个解释,就是气有清浊,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沉而为地,人处在清气和浊气之间,冲气以为和,所以产生灵性。西方人把宇宙起源归功于上帝,而上帝似乎是某种拟人化的形象。而中国神话虽然也有开天辟地的远古大神,但是他们是天地孕育而生,而不是他们创造了天地,他们也并非凌驾于天地之上。所以这里其实能看出我们和西方对待神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古往今来,人类对宇宙源头的兴趣从未断绝。其他动物对这个问题也有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众说纷纭,而对中国人来讲,一大重要的解释就是“气”。
《时序部》的第一卷讲的是“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古代对高级知识分子所要求的“君子六艺”里面,“乐”就是其中一项。六吕六律,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世间万物所产生的声音种类是无穷的,但是组成这些无穷表象的基本元素则是有限的。把音乐和自然现象对应起来,这符合我们一贯效法自然的基本思想。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音乐能对人的情绪产生迅速的显著影响。为什么如此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如果跳过音乐这种形式,是否能够用其他的方法对人的情绪产生同样的影响呢?
《地部》第一篇讲的是“地上”。整部《太平御览》,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文献综述,对一个重要概念,各家的解释是什么。有些解释是阐述这个概念的含义,比如,什么叫“地”?“地”从何而来?有些阐述这个概念的特征,比如,地形为几种?不同的地形分布在哪里?有些则把根据表象抽象出“地”的品德或者说是“地”的性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典型的人为对“地”赋予了道德层面的含义。天空高远,让人敬畏,但是有疏离感。大地触手可碰,因而令人感到亲近。所以我们所谓的学习“地”的品德,学习的就是其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是有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有欺软怕硬,己方越是包容忍让,对方越是得寸进尺。这种情况又作何处理呢?这时候就需要结合“天”的品德,恢弘威严,让人不敢侵犯。所以天地的品德缺一不可。
《皇王部》第一卷,讲的就是“叙皇王”。也就是解释什么叫“皇”,什么叫“王”。秦始皇之前,君主被称之为王。王也就是人间的领袖,“帝”是天界的领袖。“皇”是“煌煌”,指的是明亮夺目的样子,人人都看得见,人人都被其光彩所折服。秦始皇统一天下,权力的集中,统治疆域的辽阔,是中国历史上在他之前的人类领袖所从来没有达到过,所以为了体现自己的功绩,他把“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呼。所谓“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君权神授,这是古今中外的传统社会所常采用的证明自身合法性的常用手段。而这种合法性是以其道德来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称赞明君,往往从称赞他们的道德着手。这一套行之有效,所以流传数千年。不过这也使得改朝换代成为可能,皇帝无道,则失去了合法性,人人得而诛之,也就不算以下犯上了。
“偏霸部”第一卷,讲的是“刘备”。刘备虽然最后没能统一天下,建立的国家也二世而亡,但是却名垂千古,被后世传颂。皇帝如何看得上刘备那一套,我心存怀疑。但是士人和庶民对刘备的称颂和感念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我也看过一些说法,认为刘备伪善,假仁假义。我不以为然。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评价一个人,当看其主要的事迹。大多数行为宽厚仁义,但是做了少许错事,就被挑出来,大加挞伐。反之,有的任务大多数行为都损人利己,但有一两件好的行为,就被大加赞扬。这样子的偏见岂不是荒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