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情愫是与生俱来的,譬如对传统艺术的痴恋,譬如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或许并没有深入了解,可即便只是匆匆一瞥,亦如前世今生得羁绊,盘踞在内心的,是久久无法平复的情怀。而对于敦煌,那个历经千年仍然美的摄人心魄的地方,是我永远抵达不了的圣地,我为它的残缺遗憾,也为它饱经风霜的过往所痛惜。
提起敦煌,则不得不提起陈寅恪老先生。陈寅恪精通梵文和多种西域古代语言。更有盛传其通晓包括英、法、德、俄、西班牙、日、蒙、阿拉伯、梵、巴利、突厥、波斯、匈牙利、满、藏、希伯来、拉丁、希腊、回鹘、吐火罗、西夏、朝鲜、印地、暹罗等20余种语言。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博学的史学大师,不禁让读者对《一眼千年》这本书更加珍视和敬重。1931年老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写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乱世飘零,梦回千年。陈老虽对敦煌史痛心疾首,却仍然对仅存的残篇故纸如视珍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敦煌学”这个名词,都被学界推崇为陈寅恪首创,并尊陈寅恪为敦煌学的先驱者。而今,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一眼千年》。书中收录了陈寅恪对敦煌佛经,诗词等的考证和解析。美了千年的敦煌,在陈寅恪的笔下再一次鲜活的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像是一段奇妙的隔空对话,让人沉醉于这旷世的巨作之中。这版书外封采用了枝繁叶茂的不鼓自鸣壁画中叶子上的粗孔雀绿。内封则定色为灵动多姿的伎乐飞天壁画中霓裳的砖红色。两色均为中国传统色,典雅端庄,大气内敛。让人爱不释手。书中收录了62幅精美敦煌插图,让读者尽情的一饱眼福。
其中,陈寅恪对玄奘弟子的故事进行了推演和佐证,他提出孙行者之远行出自于印度猿猴,因当时历史背景,吾国的君臣之论,大闹天宫一说恐难以与中国有所关联。而猪八戒高老庄招亲一事,也不是光凭臆撰。猪精则由牛卧演变而来,虽然滑稽,却有迹可循。陈寅恪案诗词,让我们了解了历史背后的长恨歌和琵琶引。书中文字由于年代用语习惯,大多以文言文而示人,让人不得不逐字逐句认真品读,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楼兰添故事,敦煌呈异彩。敦煌之美,犹如一幅悠长而精美的画卷,在陈老的纸上诉说着千年的流离。梁启超曾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百字有价值。我想这便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