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读这本书我实在好奇,为什么希腊哲学会发展成科学,如今看来种种与哲学无关的现代化知识,似乎都与希腊哲学息息相关。吴教授提到关于“废话”的话题真是让我感同身受,当我读哲学的时候我实在不明白一句废话有什么好解读的,从经验的角度,这不辩自明的东西不必解读,从日常生活中倘若是听到有人对于废话的追问,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多数人会认为这种追问是抬杠,一眼就能看懂的东西有什么好辩论的呢,那些所谓悖论看来更是无厘头。可就是这样对废话的追问,竟然能从中挖取到不再是废话的宝藏,而如今那些在当代人看来习以为常而又神乎其神的科技的最基础原理不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废话之上吗。可当时的希腊并未关注知识的用处,希腊人为了知识而知识,这点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与荀子提到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谋而合。正是这样对于知识不带功利,发自灵魂深处的追求与渴望,才让过去的智者发挥了全身心的能力,以此造就了辉煌的文明。这种纯粹令我心向往之。
希腊追求自由,他们通过理性寻找那些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永恒不变的真理自足、自主。这些永恒不变的真理在他们眼里就是自己本来就拥有的,学习的过程只是回忆起被遗忘的真理,这种求知的过程就是“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中国人因为屈辱历史的原因而选择师夷长技而制夷,由此接收到的本就是现代科学的果,现代科学经过基督教的洗礼带着强烈的求力意志,当今对于科学这两个字的宣传又是“好快强”,而中国人又求实用。我们所接受到的科学以及我们运用科学的心态就是充满了功利、实用、目的性,这固然在短期内有效且适应当下的需求,可我们如果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需要更具有战略的眼光,去做一些没有那么有用的科学。而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科学的历史,去了解科学源头希腊的精神,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在能使科学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自己的果树。
第二版中的附录特别重要,对于不了解“中国有没有科学”话题的人来说,这些异议与答复的往来可见吴国盛教授写这本书的动机以及他所面对的困难与压力。有时候一个相对明确的问题之所以成为受关注且争议不断的问题,可能并不是问题之难,而可能是立场问题以及动机中就带有强烈的偏见,辉格史观可谓其代表。中国人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依附于他人的架构总是削足适履的,乃至剪成碎片强行附和而导致不成体系。
吴教授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受益匪浅。但是书并不好读,吴教授的这本书除了专门给中国人介绍的科学定义部分与希腊哲学部分,其他的科学历史在书中有堆砌感,并没有一泻千里通读的快乐。我斗胆说吴教授的写作能力有限,不是不好,只是打着科普的名义,作为一个北大哲学教授可以写的更好,更能让普通人理解。而知识的堆砌难免总有几个地方让人困惑和不解。另外,吴教授非常多的观点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希望能有更多自己的见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