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一次阅读黑塞的《荒原狼》时,还是五年之前,那时候觉得自己孤傲,但时常不被别人理解,在十八岁的时候,我也迷迷糊糊地知道了向内而非向外探索自我的丰富性。如果在认知并不全面的情况下阅读《荒原狼》,可以体会到无限的孤独和虚无,因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陷入绝境之中,在挣扎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去寻找拯救自己的方法。那么,人生真的有解脱吗?想要实现自己崇高理想的中产年轻人哈里,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自己的身体中有的不仅仅是“人性”,还存在“狼性”。他在自己的社交中也和别人格格不入,短暂的欢愉让他忘记忧愁。但内心的嫉妒又让他杀人。第二次阅读我依然为黑塞的作品感到震惊,这是“人”与“狼”之间的矛盾和挣扎,也一直在追求生命的真正意义。为什么世俗容不下小小的自己?为什么哈里看起来衣食无忧还“没事找事”?许多读者朋友也许不能理解哈里的做法。哈里不仅需要更多的朋友缓解自己的苦闷生活,他也热爱古典高雅的艺术,讨厌平庸无能的小市民,所以无论怎样,这两种极端都让哈里始终限于挣扎之中。有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对于那些做出比自己成就更多的人而言,自己反而比他们更有能力,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身边的都是俗不可耐的人,而自己的这种独特性又无法向他人诉说,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肤浅的,根本无法理解自己,只好沉浸在孤独之中。在我们无法说出自己诉求的时候,在哈里的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在哈里和赫尔米娜的交谈过程中,哈里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在人性和狼性之间抉择,哈里似乎只能选择一个,这就禁锢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黑塞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精神疾病和身体疼痛交织,也让《荒原狼》有了自传的色彩。当黑塞真正认识到残酷的现实时,他受到的不是赞扬,而是背叛和指责。《荒原狼》中哈里没法对外界做出自己的选择,只好借杀死他人来面对自己的失败。这种虚无的幸福让我看到理所应当的“死”,“荒原狼”是抹杀了“她”让“我”感受到荒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