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读了三次,两次都失败了。前两次我都是逼着自己读,然而读了几页还是觉得读不下去。
一方面这本书本身就是比较严肃的阅读、不是一周工作七天以后像被榨干的游魂一样倒在地板上的时候还能读的内容,另一方面它所历数的几位女作家都不在我的兴趣点上——H.D写诗、经常借用古希腊神话和古典诗歌;赛耶斯写侦探小说、翻译《神曲》、写宗教书籍;哈里森主要搞古典学;鲍尔搞历史;伍尔夫的演讲我很喜欢、但是意识流小说我真没那个心思去看。
或者可以说,2023年夏天的我,还在等一个共情点、一些关联,让我可以跟这几位从维多利亚晚期走向现代的女性知识分子发生共情,让我愿意为了解她们这些属于逝去年代的幽魂而贡献出我被搬砖榨干之后、剩下的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和精力。
自那以后这本书被我放在案头。它陪着我工作,每天在窗口晒着阳光,从夏天晒到秋天,天热晒到天亮,棕黄色的封面都晒褪色了,褪成了温柔的紫色。
这段时间我读了纽约时报女性新闻工作者团体如何揭发韦恩斯坦X侵的SheSaid,几乎是习惯性地继续读着最新引进的上野千鹤子的书。于是我第三层尝试读这本《女性如何书写历史》,这一次我成功了。我找到了之前缺失的共鸣点,这也是我这个时代的女性跟H.D、赛耶斯、哈里森和伍尔夫时代的女性共同面对的困境,也是上野千鹤子在跟日本知识女性的对谈中辛辣评论的困境——作为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顺性恋女性,我们无人可爱。
无人可爱的意思是,没有男人值得我们去爱,尤其是冒着损失自我、损失健康、损失职业发展、损失梦想、损失未来、损失情绪稳定、损失名誉、损失资金安全……的种种风险。
说得简单直白一点,就是那句口号——不婚不育保平安。
人间也许值得,但男人不值得。
这群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用自己作为方法、用她们的肉体和情感作为牺牲,一次又一次地测试了那个时代最英明的男人们中的一些,然后他们统统不及格。
H.D.辛苦的感情生活是最好的例证。她在对女性极为严苛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辛辛苦苦追求写作和智识上的发展、几乎熬干自己的生命和热情,而她的每一个恋人基本上都在利用和消耗她,尽管他们已经是那个时代更为伟大的头脑和灵魂——埃兹拉·庞德或阿尔丁顿:
赛耶斯比H.D.稍微好一点,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让她们得以从前人的血泪中获取更多一点教训。赛耶斯一直致力于搞事业,虽然也一度被渣男所欺骗和PUA,但一直警醒地坚持她的底线——搞钱搞事业。她也是幸运的,在她最脆弱的时候,渣男的妻子向她伸出了援手。她仍旧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单身母亲,生下了一个私生子,但她坚强地握住了她最信任的东西——写作、版税和姐妹。相比之下哈里森和伍尔夫的运气更好一些,但她们的一生中仍旧充满了对女性的质疑、尤其是来自学术圈最被尊崇、最具权力的声音的质疑。哈里森对男人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让人向往——她显得独立而自由、强大而恣意:
她对韶华逝去的解读让我想起树木希林回呛观众嫌她老时说的话,那句著名的”好不容易长出的皱纹,不展示出来太可惜了“。哈里森的版本几乎是一个女性版的《论老之将至》:
无(男)人可爱这个悲哀的现实的另一面,是可爱的女人们正如纽约时报女性新闻工作者团体跟被韦恩斯坦X侵的女性们联手掀翻这个一手遮天的惯犯的混蛋权力游戏,《女性如何书写历史》通过五位在时空上既交错又有重合、彼此守望相助的女性们凸显了个体女性探索者在世界的敌意中跌跌撞撞摸索新世界的可能时、社群和姐妹如何成为了重要的力量和支撑。这也许也是为什么需要把她们放在一本书里、聚焦在一个她们曾经在不同时间里共存过的一个空间——就像美剧《致命女人》围绕一个房子展示不同年代女性的性别和情感困境。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像纽约时报的记者编辑们一样,从个体的困境和斗争中找到规律、找到更大的问题、关于全部女性命运和存在的问题、也是关于人类社会本质的问题。
以此,这本讲述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命运的书,跟今日我们面对厌女侵害的逻辑产生共鸣。
以此,这本书变得跟今天的我们惺惺相惜,性命攸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