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九月份敢于把这部作品放在奎因和冶文彪之前主推,我认为是很冒险的安排,这本书虽然被归为悬疑文库当中,但它的关注点不仅在犯罪,更在犯罪后对受害者长期思想与精神状态的刻画。可以说残与虐贯穿始终,没有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救赎结局,情感寄托没有落地,不断侵蚀着读者,有人会给出差评在意料之中。另外这个故事引起我很强的推理兴趣,非常想在信件中找出到底是哪个词引发了后续的表达。
我认为这是一本“伪私小说”,即真实、暴露的描写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它又是个典型的作中作结构,以私小说的口吻重现记忆并审视自我,某种程度上作者将自己摘出来,让故事保留在亦真亦幻的临界点上。有一些作品会关注审讯对受害者尤其是女性的迫害,被列为禁书的舌战法庭,从黑箱、日本之耻到美剧难以置信,一直是个情与理斗争的难题。在这本书中有一句“伤害会被别人的善意与同情揭开”,非常无情的揭露人们自我感动的外壳。
生方淳朗的妻子北村景子十岁被绑架,22年后罪犯出狱寄来信,于是以笔名小海鸣海留下书稿给编辑。从小孩子面对大人的阴影只能照单全收,成年的健治与四年级的“小美”相遇,装小孩的幼态引诱并囚禁她,在糊着黑纸的屋内跨上镣铐,工厂压抑的轰隆声下每天都有性欲的发泄。隔壁谷田部先生的脚步声曾是她求生的信念,一年以后得知他听不见,获救后又发现了墙上的洞,让一切都变得那么无奈又可笑。
孩子懂得听话就是安全的。白天自私而下流,夜晚扮成学生朋友来赎罪,终于女孩也产生了罪恶的依赖感,甚至过后还说只有健治理解自己。偷偷用电意外让她被社长夫人发现而获救,警方和母亲争先恐后的来看望,在外人看来正常的场面却很冰冷,我本以为母女关系会是表达的重点,母亲卖掉昂贵的钢琴以及照顾她意料之外的普通。
正是由于小海的审视,会让行文充斥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情绪。敏锐的检察官几乎要探查到真实发生的事,他们都只想探求“真相”,女孩隐瞒了一些事实形成的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他们在乎的是小美的故事,穷追不舍,认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一定会有感情交流。
警方提供了一些信息后,景子说“增加了做梦的素材”,简单的一句话给我极大的冲击。后几章是奇妙的主观推理,真相不得而知,而扮演侦探角色的居然是她自己,幻想健治小时候受欺负,与谷田部认识、接触的过程……梦境的最后是男人欲望的泥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