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东坡》是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作品,本书460多页,印刷精美、附有大量图片,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客观详实记录了苏轼那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看前几页的时候,我还有点阅读压力,觉得页数多排版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很快就被内容深深吸引了,整本书大概读了9小时左右。
苏轼是眉州人,出生在北宋时期政治文学世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属“唐宋八大家”,其母程氏教子以诚信、正直为准则,苏轼三任妻子均贤惠体贴、尊重仰慕丈夫,三个儿子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成就,也非常孝顺父亲。其家风端正,真正是夫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和睦。
苏轼交游广泛、性情忠厚、胸襟开阔又知识渊博,一生诸多知己好友及患难之交,比如亦师亦友的恩师欧阳修、大书法家米芾、禅师佛印等;同时苏轼也乐于培养人才、诲人不倦,培养出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陈师道等大家,也形成了“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文学团体。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其性格直言不讳、刚直不阿,视富贵如浮云,一心为国为民、主张儒家仁政、轻徭薄赋、裁员节流,入仕后又遇到新旧党政,得罪了官宦和变法派,特别是王安石等人,遭到陷害攻击,虽有惊世之才,在朝任职也仅不到9年。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其晚年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流离,被朝廷多次调任地方官长达13年之久,辗转于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多地,虽然每处任职时间均不长,长则3年、短则几天,但他无论到了哪里,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调查民俗民情、爱民如子,在各地都深受爱戴。比如在密州期间组织灭蝗、收养弃婴、治理苛政,在徐州临危不乱、组织民众抗洪抢险。苏轼最爱杭州,作诗称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也为他爱的杭州实实在在的做了很多事。他在杭州主持疏浚西湖,亲临现场修筑堤坝,还用民工的粗碗吃陈仓米饭(后来这个堤坝被命名为”苏堤“)。苏轼一生爱民如子、同情不幸,他为了给民众治病,还常年研究了医药并将成果公之于众、广济众生。
我最敬佩的就是苏轼这种在深刻理解人生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人生观,是真正的”活在当下“,”看透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他漠视权贵争斗带给他的苦难,安贫乐道,无论身处何地都尽其所能地行应行之事,脚踏实地为百姓奉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建立在稳固、独立精神内核基础上的极致超脱和慈悲。正如他在黄州时期所作的《定风波》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万事归于从容、平淡。
在政治家、诗人之外,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优秀的诗人和词人,书法造诣高超,为“宋四家”之一,还开创了文人画。苏轼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酷爱美食,“日啖荔枝三百颗”、冒险吃河豚、发明东坡肉,他还会设计服装,爱好旅游及写游记等。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东坡先生是“一位愉快的天才”。
苏轼晚年得以平反,回归故里,在故乡结束了其命途多舛、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读完这本书感慨万千,仿佛电影画面一幕幕走马灯一样呈现在眼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苦苦追求的人生意义和完美人格,在东坡先生的身上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很难形容内心的感受。作者莫教授在后记里面写到他创作本书时的艰辛,令人钦佩和感动,但我想他完全达到了创作的初衷,与莫教授一样,本书使我们也能“走近东坡”并且“爱上东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