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花园内永远欣欣向荣,人类所要做的就是接受发生的一切,以‘自由生长’和‘顺其自然’为主要原则。”——我一直觉得,世间万物的发展进化史,归根究底都是人类的进化史和征服史。经验如何得来?靠的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接近、尝试、了解与运用。越挫越勇,直至经验为己所用。本书《果园小史》也不例外。作者在前言提到自己之所以回溯果园的发展史,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果树和人类如何相互依存、共同进化。这个共生的过程交互影响。换言之,知己知彼。★我们对果园的初始认识,是否都起源于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的举动?如果没有蛇的谗言,或许亚当与夏娃将继续保持单纯,而不是突然发现自己未着片缕。看起来,苹果只是某种意象,亦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水果。★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冷知识(起码我阅读之前尚未了解),以水果为食的动物必须对森林了如指掌,它们才有可能得以保证饱腹。这样的饮食结构使得以水果为食的动物的大脑要比别的动物要重25%。★之前读蔡澜的《过好这一生》当中,他谈到年轻时吃到的橘子并不好看但是很甜。如今在菜市场买到的橘子外表好看,但吃上去远没有记忆中的那种甜。蔡澜先生吃不惯酸味,便放弃继续尝试。(播客节目津津有味里也曾说,那些皱皱的辣椒才是够辣的。)提到上述例子想表达的是,人们发现野生果树的好,遂尝试从它们或移植到人类聚居边缘的果树当中筛选新品种。是这样的举动,逐渐成为果园的前身。这里有着人类的不断尝试,试图从森林中生长的野生果树的果子,优中选优。★显然,人们在一次次的实验当中找到了如何提高果实产量的方法。比如,1月到3月之间,会有熟练工不辞劳苦地用棕榈树上摘下的雄花磨蹭雌花的花柱。古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特将此项费时费力的工序称为“撒粉”。人为干预,使得植物因应情况改变状态与产能。(这像极了养鲜切百合的人,为了让百合存续周期延长,把花柱旁边的花蕊都摘掉,不让百合成功授粉,以外力来阻止植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瞒骗大自然的方式还不止上述提到的“撒粉”。只种雌树也是如此。当人类熟练掌握技能,就会将之发挥到极致。没有例外。★前面提到,果园的前身是人们不断从森林中生长的野生果树或移植到人类聚居边缘的果树筛选新品种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么,人类为何要建造花园或果园呢?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为读者们提供了解答的方向。人类聚居生活需要水源。然而,想要将河道改道引流,只能建造稳定的引流及灌溉系统(用于广泛发展农业)。灌溉系统斥资巨大,因此灌溉第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当时建造引入水源开凿灌溉系统来建造花园的人,目的是能让自己在同时代人当中声名显赫,也为了留名于身后的未来。他们相信花园会影响人死后的生活。信仰时刻影响着他们的言行。果树的生长遵循自然循环的规则,春华秋实,这个过程类比人的一生,又象征着创世者的死而复生。为此,那些有条件建造花园的人,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及后世留存硕果累累,生生不息的花园。如何建造源源不断供给用水的灌溉系统,非常必要。此处联动早前读完的《空中花园》。亚述学者终于根据多方资料史实,考察认证世界第七大奇迹——空中花园,曾经确切存在过。正是辛那赫里布命人建造了导水沟渠,从山中将水源引入尼尼微。即便巴比伦空中花园如今不复存在,但是它曾经的辉煌以及流存下来的建造经验,让后世的花园建造者得以参考借鉴。它的重要性无可比拟,不会因为现世的消亡而抹去它过往的功绩。★其实,书里远不止记述那些人类过往征服与驯化,及建造果园的历史。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也应该察觉,工业化大生产已经取代起初僧侣在人迹罕至的花园悉心照料果树的辛勤。水果产出已经成为定向制式化。当人们追求理解意义上的统一口味,将使得品种及口味的多样化被抹去。我们是否应该借着《一颗桃子的墓志铭》思考问题,能否放弃过度的制式化,还水果以它们原本的野性?倘若果树经历自然循环,类比人的一生,那么谁想要与别人像同个模子出来?何不顺应命运给予自己的一切,顺其自然,野蛮生长?春华秋实。整体的每一个部分之所以存在都有其理由。那么,恳求放弃一些刻板与常规,放任自流。经历会帮助成长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