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花了十天左右读完这本书,又花了几天进行重读,说实在话,很少有小说能够像《群山回唱》一样,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它好像一记重拳,打在你的胸口,让你喘不过气;但是,又能让你在它那细腻的笔触之间,找到许多温存,体会到一丝自省与坚守。什么是战争呢?许多人都想在《群山回唱》这本书之中找到答案。但是,当你读阅全书以后,会发现,这并不是作者胡塞尼的本意,或者说,胡塞尼的雄心远不止这一点。在我看来,《群山回唱》是一副轴卷,里面写满了关于人之心灵的诗篇,讲述着美丽与真挚;它更是一叶绿洲,让充满伤痕的灵魂得以栖息;同样的,它也是一束光,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群山回唱的世界。这个书中,没有一位特定的主人公。每一位出场的人物,他们都在里面参演着自己的角色,而作者,以一种充满怜悯与悲情的目光注视这这些人,仿佛他们已经不再是书本上一个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他的同胞、他的朋友、他的亲人、他的祖国,甚至于便是他自己!因此,作者拿起一支笔,沾满那炮火之后无声的血与泪,在纸张上挥洒;不惜笔墨,在细节之处任意刻画,在横跨60年的岁月里,力求安慰每一位受伤的灵魂。但同时,作者又放任自由,好像又是一个凌驾于世间之上的意识,不去评价任何人的对与错,因为他知道,无论是伤痕还是温情,它都已经化作为年轮里的一道道深深的印记,只会传递,不会消失。因此,胡塞尼在书中刻画灵与肉,也刻画悲与喜,刻画黑暗、罪恶、龌龊、肮脏、可怜、无奈、厌恶,它也刻画善良、亲情、友谊、互助、坚守、正直、延续、相守、追求。整本书,九章内容,给了我九次触动。胡塞尼野心太大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便融入到了这九章文字之中。这九章文字,就像九处特色各异的风景,共同连结成一个乌托邦般梦幻的世界。这里面有追寻,追寻是一场朝圣,我们在路途之中匍匐前进,目光坚定,为的就是那到达终点时的心灵皈依。对于帕丽来说,她的一生就是一场追寻。即使在巴黎长大,但是她心灵深处是属于喀布尔,更是属于那与她形影不离的哥哥阿卜杜拉。因为,她的一生就是就是在填补内心的窟窿与心灵的缺失。当她时隔半世纪之后见到阿卜杜拉时,她便看到了那朦胧而连绵的群山,听到了那来自远方的呼喊。同时,这里面有羁绊。羁绊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融,生活是羁绊缠绕在一起的细线,而时间是羁绊凝聚于内心的暖阳。苏莱曼与纳比的一生便是羁绊。他们相爱,经历战争、经历国家短暂的和平、经历亲人与抛弃、经历家庭的破坏与分离,他们虽然始终未袒露心扉,特别是纳比,难以接受自己,但是他们在生活与时间的羁绊,诠释在在阿富汗这个破败的国家爱情最美好的定义。当然,这里面更有痛楚。痛楚是一首沙哑的歌,里面必伴随着青春所逝去的痕迹,他们在这歌声里,脱下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时代的珍惜;同时,他们拾起了那一份生活的重担、拾起了面对生活虚伪的脸庞与酸苦的体验,拾起了国家满目苍痍的悲凉。而在痛楚之中,有阿卜杜拉、有阿德江与吴拉姆、有罗诗、有作者自己,更有每一位阿富汗人民。在我看来,《群山回唱》是胡塞尼“阿富汗三部曲”中极具特色的一本书,如果说《追风筝的人》强调的是勇气的,那么这一本书,岁月之间人与人之间那剪不断的温情。《群山回唱》,它不仅展现了在那个被摧残的特殊年代下人们被命运玩弄于鼓掌的人生,而且展现出人的命运与所处语境的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在爱与遗弃、责任与背叛之间,没有任何选择,非此即彼,给人以冲击,达到震撼的效果。而在这所有的背后,所隐藏的,便是那无情而又悲惨的战争。虽然作者并没有一处着墨,但是每字每句都在书写着它。战争,它会使这个国家破败不堪,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会给每一个人的心中,留下最悲痛、最难以修复的伤痕,这伤痕,可能会一生留在人们的灵魂深处。这也是胡塞尼小说最为内核的主题。我很想推荐大家去读一读这本书,正如其扉页上所说的那样:踉跄前行中,你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丢失的那一部分自己。这也是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