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我来到位于德国西南的古城特里尔市的特里尔大学从事诗歌研究。随着夏季的到来,新冠疫情略显缓解,欧洲以内的国际旅行限制得以放松,我趁这个机会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前往西西里和南意大利作了一次访古旅行。旅行结束回到德国后,我便着手开始把其中的西西里一段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冗务繁忙,写作的过程断断续续,全书直到一年以后才告完成。
去西西里访古的想法产生于近年来我对古希腊诗人品达的翻译与研究,因为在此期间我深刻地感到,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若放在攻读希腊文艺上面是尤其中肯的:不踏上品达曾经到过、在作品中多方歌颂过的西西里,就不可能真正领会占其现存完整作品一大部分的与西西里有关的诗作。在西西里一趟走下来,果然觉得不虚此行,而且在这次访古之行中,我收获之丰富,超过了原来的预期。这些超过的部分就包括,我在一路上的所见不仅仅限于西西里的古希腊遗迹,除了与品达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古代遗迹外,我在西西里(乃至随后在南意大利)之行中对拜占庭-诺曼时期、文艺复兴后期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艺术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些见闻都在这部纪行中得到了反映。书中除了对这些西西里的古代和近代建筑本身进行描述和评论外,还尽可能地将它们与我自幼见到过的中国开埠城市——特别是我的故乡天津——中的西洋或中西合璧式的相关建筑联系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以此显示西方建筑艺术传统的连续性及其在陌生文化中、特别是在后殖民时代的命运,二是想为天津上海等地修建于上个世纪上半叶的这些历史建筑的艺术价值呈上一份艺术史的证词。由于其中天津的这些建筑和景观大多已遭毁灭或毁灭性损坏,我也意欲藉此向那些曾经装饰了我的故乡和童年世界的珍贵的建筑艺术品献上一份灌以乡愁和伤逝的薄奠。
如果说作为一种文体,纪行必然要以记叙和描述作为其主要表达手段,而不是人们通常从学者们那里所期待的论说式陈述,我以为这样的描述比论说文体要更适合揭示这部纪行所讨论的艺术的真理。就像瓦尔特·本雅明早就指出的那样:“哲学思维的王国并不是在连续不断的线性概念的演绎中演化出来的,而是在对一个观念世界的描述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实现是通过把每个观念重新当作本源的来开始的。因为这些观念构成了一个不可削减的多。”观念对于本雅明来说就等同于体现在具体的对象上的理念,换句话说,就等同于象征。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纪行中对沿途景物的描述,对这些景物的追根溯源,其最终目的在于要呈现出一个包含了诗歌、建筑、造型艺术和历史的观念世界甚至象征世界。对一件艺术品的共时性描述与对它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的历时性——既包括其前史也包括其后续——的叙述仿佛一经一纬织出了作为观念的艺术品的完整性。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次旨在追寻品达的踪迹的访古旅行的记载,这部纪行便是在一种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为品达的相关诗歌提供的整体性刻画,又由于它所记录的不仅限于古希腊遗迹,因此它在实际上也是对作为观念世界存在的西西里的刻画。
书中作为文字描述图解的照片,除少数几幅之外,大都是我这次在西西里一路上随手拍摄的,少量照片是我在不同时期里在罗马、希腊的德尔菲、天津和上海等地拍摄的。书中还有个别照片不是我亲自拍摄的,而是委托我的学生和朋友们代拍的,她们分别是钱亦蓓、孙兆祺、王艺煊和李靖,凡属他人拍摄的照片,在图片下面都一一注明了拍摄者,在此向她们一并致谢。我的学生梁津铭在书稿准备阶段帮我做了很多校对工作,在此也表示感谢。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友白谦慎教授以及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的贺宏亮先生和封龙先生,是他们的热心和专业精神促成了本书能以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与读者及早见面。
刘皓明
2022年9月15日于纽约
德国画家CasparDavidFriedrich所绘的西西里阿各里真托赫剌神庙遗迹(1828-30)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