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马克思,大都是通过课本上的大胡子男人和“剩余价值”,对他的印象是刻板的。
但是,如果你但凡多了解一点他的真正生活,就会发现他与现代的“富二代”差别不大。
他身上有现代“富二代”气质,比如喜欢花钱、喝酒。但是他又比现代的“富二代”文艺,因为他能背诵莎翁的大段作品,还为诗人海涅改诗。
近年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打工人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996”“内卷”和“躺平”等网络热词的出现,让人们想到“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他简直就是“打工人的嘴替”啊,这也是马克思突然“翻红”的原因。
为什么说马克思是“打工人的嘴替”呢?因为他在写《资本论》时就把“打工人”看透、说清了。
1.在《资本论》中有一个要点就是“基于商品的商品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雇佣劳动。但就当今社会而言,雇佣劳动已然成为普遍现象。只要产生雇佣关系,那劳动力就成为“商品”。因此,可以说由“劳动力商品”来生产其他的商品。
2.马克思说,在共同体以外所诞生的商品,未来也会被自身的共同体吞没。
这里存在一个阶级固化问题。领导的责任是让工作的人有饭吃,但现代性企业中,资本家只购.买劳动者的时间,不管饭。
比如在某综艺节目中,企业老总身无分文体验底层“斜杠打工人”(身兼数职“业”)的生活48小时。在这48小时里,他除去吃喝的时间,基本没有一刻不是奔跑在挣钱的路上,送完水回到家已经半夜了,为了保住打扫城市卫生的工作,还要早起,只得睡觉。也就是说阶级固化后,底层打工人生存都成问题,“想翻身”实现阶层跃级都没有时间。
3.技术革新为什么不能使人幸福呢
利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来廉价地销售商品从而获得利益、通过技术革新来获得的具有期限性的剩余价值,是由某商品的现在的社会价值和未来的社会价值之间产生的差异而决定的。
由此可知,资本家的技术革新并不是让人类得到幸福为目的而进行的,而是为了获得上述的特别剩余价值。比如说投.资.银.行的董事,有他没他,工作都不会出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说缺少了清洁工,那可是会让很多人头疼的事。这样的社会有用度和能够拿到多少工资之间的关系正好成反比。
书中还有关于类似“996”“中年危机”等热词的专业解读,作者站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的角度做的解读,让读者了解过度劳动的后果和中年危机的产生原因等。
如果你想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卷”了,仍感觉不幸福,那看看这本书吧,至少,能让你清醒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