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说实话一开始以为是在诠释当母亲的各种心态转变,或者讲述一个母亲对孩子不加掩饰的内心活动,但结局让我有点噎住。
母系往上三代没一个正常人,主角生的女儿更是sha人犯,看的时候一度感觉是《坏种》的原版小说,小时候干掉不喜欢的同学,长大干掉母亲偏心的弟弟。主角有着普通人都有的人格缺陷,说实话没看出来她在这个故事里和她的妈妈奶奶女儿有什么关系,那三个都是疯的,可能她的疯劲都攒一起给女儿叠了个buff(x2)。
正经点说,叙事角度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为主,篇幅中常出现的“你”是在“我”人生中占领着至关重要地位的丈夫,富有生命力的、蓬勃的、专一的、精神内核极其稳定又温柔的完美形象。在描述这位丈夫时,那段充满阳光和跳跃光点的回忆跃然纸上,这个角色像恒星一样源源不断地给“我”输送能量。因此“我”在“你”的劝说下做出了生孩子的决定,命运的洪流至此不可阻挡地倾泻而下,“我”成为废墟中苟延残喘的遇难者,也就有了书名的由来。
写作手法是很细腻的,不论是生育过程还是育儿过程都简洁直白,仿佛轻拿轻放,但对女性读者来说已经是带来很大震撼——没人这么具体地讲过这些。“我”因为女儿而感到压抑沮丧,心情被女儿的亲近高高捧起,又因她与常人不同的行为而跌落谷底,反复得像蹦极绳索触底反弹再反弹。
看得不太开心的地方也同样是这里,“我”对于自我的反省和思考太浅显了,小说很长的篇幅都在写“我”的情绪,“我”猜测的女儿在干什么,“我”在想什么,中心主旨绕不开我好痛苦,女儿是个恶魔,我和他们不是一家人,好想念儿子。但没有想过女儿为什么是这样的,文章只用“我对她不好”一笔带过,也许作者是想把思考留给读者,但感觉在这里加一段对自我的冷静剖析,抛砖引玉一下会更好。不然阅读过程其实是没有留白的,因为一直在不停的处理主角情绪,也让这个故事阅读到后面越来越无趣——甚至有点失语。
好,讲这么多其实就是我不满足这个结尾,女儿和爸爸到了新的家庭——哦对还有主角和女儿若隐若现的雌竞我也很讨厌,一起竞爸爸然后这位丈夫还拉偏架真的很蠢——新妈妈最终也许还是承认了“我”女儿有问题,因为她儿子出事了。故事停在新妈妈给“我”打电话通知自己儿子出事后戛然而止。
说实话,这个结尾让我感觉阅读途中我对母亲这个角色的一系列分析都是笑话,因为最终好像变成——我养出了个问题儿童,所以我本不该成为母亲。我知道作者本想也努力地想表达,“我”这一支血脉的女性成为母亲都是有问题的,因而到了“我”这里更是养出了一个sha人犯女儿。但由于笔力不足(?),或者说写着写着重心偏移了,故事回顾起来更像是女儿为因“我”为果。而且使得整个故事的深刻程度一下子从人性思考退到了家庭伦理,这很难评。
阅读过程愉快的,有点烂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