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消秋至,热浪却仍然不肯散去,中央空调却早早的在9/1就停止了消暑的工作。静坐屋里,也能汗流浃背,燥热不堪。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名字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模糊难记,但莫名的感觉跟现在的处境有几分应景。便拿来一读。
作者是苏先生。跟这阵子看的一些书作者相比,籍籍无名。估计是个有活力的人。他有着作者,诗人,编剧等多重身份。颇出版了一些作品,有些正在影视化的道路上飞奔。文笔上一定是有着吸引人的特质。
书的排版编辑十分简洁,既没有名家做序,也没有故事梗概。清清白白的引了一句法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青春咖啡馆》中的一句话“有时,我们会回想起我们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需要证据来证实我们没有做梦”,作为内容的起始。朴素的近乎白描。加上故事是以真人实例为基,感觉整个基调主打的就是一个真实。
翻开正文,整个故事以2020年作者翻出的一张老照片为引,以时间为链,将作者2006年至2014年的真实经历铺陈在读者面前。其实讲述的最多的,是2006年大学入学,至2010年毕业,宿舍中各位兄弟及相关人士的故事。而2014年,则是作者一位兄弟的早逝带来的,对各位兄弟人生际遇的回顾,颇有些物是人为的感慨。
书中描述的主题,是一群来自天南海北,汇聚在一个自己都不愿意在学校门前留影的三流院校中,501宿舍的毛头小子们,在从少年进化到青年的那个时期发生的种种。他们是文学青年大海(主人公)、瘦小的豹子、对俗世毫无兴趣,沉浸在小说世界的胖子、山西的渣哥,小羽二人组、富二代孙红涛,福建小老头宁国辉,和书中用墨最多的,早逝的钟离。
他们没能经过高考进入引以为傲的大学,不被教授们看好,也对学术都没什么热情,就像是一群游荡的杀马特,无知而无畏。而友情就在共同创办社团,一起去黑店买手机,或者互相支持着去追喜欢的姑娘的过程中,慢慢的积累了起来。或深或浅,各不相同。
而对于未来,他们没有象牙塔精英的那种踌躇满志,也不像老家那些没考出来的同龄人那样随遇而安。早早的就各凭神通,开始探索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生存之路。
比如在学校做商品推广,在宾馆里包会议厅向老人家推销保健品,或者在城中村当二房东,还有替假军校招生等等。如此种种,他们做过的尝试,现在看来有些戏剧性,可是仔细看看,又带着时代的印记,透着一股子真实。
其中最浓墨重彩的要数钟离。
这是个15岁就做过心脏手术,被医生判定25岁后,能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的。也可能是这样的魔咒笼罩,钟离总是显得格外清醒。他现实得不敢有理想,因为怕实现不了。但他又极其浪漫,会为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专门找人配出方便面的调料,带回宿舍。
他还极具商业头脑,在经历过N次失败尝试后,踩上了互联网爆发的风口,靠着帮网站做到搜索第一赚得盘满钵满,成为宿舍里最早富起来的人。可能因为他的人生没有未来,他想把得到的都跟兄弟们分享,包括自己买的大房子。
毕业后的日子在主人公的眼里过得很快,钟离一直都是事业有成的那一个。但是命运只多给了他两年的幸运。在27岁的时候,带着对兄弟,爱人,对北京梦,和还未结束的青春的眷恋离去。给整本书都带上了一种知而无奈的伤感。
相对于寻常青春类作品来讲,这本书不曾渲染烟花般浓烈的爱情。相反的,每一段感情留下的都是这样或那样的伤感和无奈。但书中每个人的每一段探索经历,都带着那个时代,那个年龄独有的痕迹。
这群年轻人,或者对未来带着野心勃勃的茫然,又或者在纠结无措中随波逐流,但这就是他们的青春岁月。没有岁月如歌的回味,只有回首间百感交集的叹息。但,作者呈现了他和他的兄弟们青春的佐证,证明了他们那一段似真非梦的人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