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翁因为革命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而他本来是一个贵族,听起来这件事很值得同情,你甚至会想他要如何活下去?他会不会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可哪怕是这样的困难也可以孕育出《死屋手记》,更别提后面声名显赫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所以苦难是让我们失去什么还是得到什么?似乎也很难界定了。
突然想起来索尔仁尼琴说的“将苦难作为故事叙述出来,你就可以承受任何苦难。”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文字在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支撑我们。
西伯利亚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一个个的个性如此鲜明而真实,犹记得演出那一章节,看的自己心血彭拜又感动,“他们怎么可以演的这么好?”似乎只要环境到位,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激烈的活一回。
陀翁说:“还有一种痛苦要比其他一切痛苦都更加强烈,这就是:被迫过集体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难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而在西伯利亚,个体独立性似乎是被完全淹没的,没有隐私也没有独立空间,不得不去认同,去妥协乃至于麻木,慢慢的这部分融于我们的生命中,如果是我们,会不同吗?或许也会活成这个样子吧?只是为了活下去,这也是人的生命力可敬的部分。但我们会被完全淹没吗?当游戏规则改变,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就是如此矛盾而真实。
陀翁并没有一味的去描述美好的友情,而是繁重的苦役工作、无法控制的酗酒、欲望、欺骗、暴戾、懦弱、走私、饥饿还有贵族平民的差异对待等,他似乎只是撕开他的生活给我们看,让我们自己去判断、去思考。
我想好的文学作品里,你会感觉到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但,是真实的,似乎他们身上的一部分你反思自己身上也有,嫉妒、报复、愤怒,不甘、想要毁掉一个人的想法,无一幸免在自己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我想这也是人的一部分。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说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即使结识了多年以后。我想起我们真的只能去了解苦难,而困难也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这本书,读起来是痛的,可还是忍不住读下去,像极了生活的样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