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意外卧床,刚开始焦躁,平静下来,读书,观影,倒也别有一种惬意。
有一个有趣又奇怪的现象:
相比从前的人,现代人明明生活在一个交通、通讯非常便利的环境中,可享受的东西,可选择的娱乐,远超从前。但是身处如此繁华、丰饶、热闹的世界,人们却常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当然,每个人的经历、性格、思想、信念等不同,面对孤独的想法、应对也截然不同。
在《孤独不算烦恼》这本小书中,不同年代的作家们凭借着细腻的感知,敏感的心灵,早早就发现了“孤独”“独处”之于人生的不同况味和价值。
他们有人主动选择了避世而处。
比如日本隐士鸭长明。他舍弃宫廷生活,皈依佛门,隐于山野,在孤独中度过余生。他在《方丈记》中,记述自己隐居生活的见闻、感受、思考。
在他的笔下,山中四季变幻分明,清苦却幽美,陶冶身心,启发悟性:
“春看紫藤装彩,纤美如紫云。每西风渐生,芬芳随来,杜鹃哀啼,似引我到山中。秋风蝉鸣盈耳,似空蝉脱壳之悲鸣,哀世间纷乱,其声四处可闻。冬看飞雪积散,消长如世界罪孽。”
有人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找到和孤独相处的乐趣,比如济慈:
“哦,孤独!如果一定要与你同住!
可不要挤在层叠晦暗的庭院深屋。
同我一道爬上陡峭的自然观景处,
在这里,看鲜花满坡,遍布山谷,
河浪翻卷着水晶,仿佛一拃之距。”
当然,也有人将孤独作为自我成长的磨砺,也有人选择了注定漫长而崎岖的奋斗之路,也坦然接受了随之而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孤独。
而在另一本《送给朋友的花束》中,作家们则和我们讨论了朋友、友谊的利与弊,真诚与虚伪,有趣和乏味。
比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吐槽说:“我讨厌人们滥用友谊之名,用它来表示时髦而俗不可耐的联盟。”
简·奥斯汀在《爱情与友谊》中,借助小说人物之手,用幽默的笔调,描绘19世纪英国社会的亲情,友情的种种表现,讽刺了虚伪的世情,让人忍俊不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