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配图可能引发不适,请做好心理准备)
前段时间看完《奥本海默》补了点诺兰访谈,他讲这回的剧本是他专程飞去爱尔兰带给基莲的。当时基莲去诺兰在都柏林的酒店看剧本,诺兰本人则在这个间隙去参观了休·雷恩美术馆中重建的弗朗西斯·培根画室。在本书中,诺兰提到的“迷人”事物里排在首位的就是“弗朗西斯·培根画作中那些模糊头颅的形象”,这次参观也算是夙愿得偿。
诺兰专程送剧本给基莲,合作演员中少有的待遇(他超爱说累了)
培根在英国画室的所有东西都被捐赠给爱尔兰的休·雷恩美术馆并得到原样复刻重建
《诺兰变奏曲》中作者汤姆·肖恩对培根的描述
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画室和画作以混乱闻名,不过他的画作“反复再现的是混乱与控制的对比”——“笼子、网格或密闭房间的干净线条内,容纳着屠宰场一般狂野血腥的意象”。培根画作对诺兰电影最直接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黑暗骑士》和《盗梦空间》两片中。
培根的画作常会出现混乱模糊的人像色块与整洁硬朗的线条框架的对比
在为《黑暗骑士》配乐时,汉斯·季默思考的问题是:要怎样通过音乐来表达小丑的纯粹混乱?他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把一张影印的弗朗西斯·培根的教皇画像贴在了电脑屏幕旁,作为配乐的灵感来源。这幅画即《根据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而作的习作》,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尖叫的教皇》。
左: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右:培根戏仿的《尖叫的教皇》
拍摄《黑暗骑士》期间,诺兰也带了一本培根的画册,来到希斯·莱杰的休息室拖车里,给化妆师约翰·卡廖内和这位28岁的演员作参考。小丑的妆容残损剥落又污迹斑斑,仿佛他几天几夜都没卸妆,妆面内部正在开裂。此妆的灵感,也部分来源于《尖叫的教皇》。诺兰说:“他们完全懂了我想要什么。他们先上白色和红色的妆,然后又开始涂上黑色,把皮肤遮住,再用特定的手法把妆抹花。某些地方可以看到希斯的皮肤,如同培根的画作中时而可见的画布一样。”
《黑暗骑士》中的小丑,龟裂的白面妆下,希斯的皮肤犹如培根画作的画布般时而可见
小丑是无政府主义的象征,也是混乱的代言人,但这种混乱是彻底无序的混乱吗?借由培根画作谈开去的诺兰这样说:
诺兰把小丑视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就像《大白鲨》中的鲨鱼或连环杀手一般贯穿整个故事
“对我而言,培根画作里面有种恐惧感呼之欲出,蕴含着几乎不能为种种社会结构所抑制的原始性。画作中的房间里发生的任何事,都呼应了图像创作的手法——培根的创作过程充满直觉性和原始性,但他也行使着绝对的控制权,他会毁掉那些不喜欢的画作之类的,小心翼翼地呈现自己的作品。他常画这么一面几何形状的镜子,在他的许多画作中都有这个小圆圈,那就是有序的混乱。我认为培根的作品中有很多野蛮和原始的东西,小丑的本性里也有,但那其实并不混乱,反而相当受控。换言之,小丑并非无序者。他谈论混乱,以混乱为乐,但重点在于制造混乱。他制造混乱的方式,其实是非常精准且高度受控的。”
小丑制造混乱的方式,其实是非常精准且高度受控的——在本书中,小丑被作者称为“失序之王”(LordofMisrule),这原指在15、16世纪的欧洲,被任命组织圣诞节狂欢和相关娱乐活动的官员,读作“失序”实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在编辑过程中,正好《弗朗西斯·培根:肖像习作》出版了,责编送我了一本样书,速读学习中我正好发现了培根本人某段可以呼应诺兰观点的论述(于是写在注释别册中):“我的画作就是对这种扭曲的记录……现在我更想创作肖像画,因为肖像画可以用一种描绘性图像之外的方式来完成。这是一场由运气、直觉和秩序组成的赌博。无论有多少偶然成分,真正的艺术总是有序的。”
弗朗西斯·培根
8.9
[英]迈克尔·佩皮亚特/2022/湖南美术出版社
“一幅值得一看的画作如果要重新冲击神经系统,就必须是扭曲的”,不过“无论有多少偶然成分,真正的艺术总是有序的”
受控有序的混乱、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这中间的悖论微妙有趣,正好最近看了《奇幻人生》,里面女主有段台词也在讨论这点(还是《黑暗骑士》中的瑞秋演的,巧了么这不是?)。
《奇幻人生》中玛吉·吉伦哈尔讨论无政府主义
接着再来看培根对《盗梦空间》的影响。在该片开头的第一重梦境中,出现了培根画同性恋人的《乔治·戴尔的头像习作》(1967),并且看这幅画的人正是男主的妻子梅尔。
梅尔看的画是《乔治·戴尔的头像习作》,培根画此作时戴尔尚未过世
1971年培根受邀去巴黎举办展览,这也是他职业生涯十分重要的一次展览。培根携当时已常有自杀倾向的恋人乔治·戴尔一同前往,戴尔却在开幕前一天独自死于酒店房间里。隔天培根出席开幕式,眼前随处是亡故恋人的肖像,现场掌声赞誉不绝,培根还要表现得冷静自持,这绝对算是乐景哀情、极富戏剧性的时刻。培根曾于1972年的夏天说道:“我每分每秒都想着乔治……如果那天早晨我没有出去,如果我只是待在酒店里,确保他没事,他现在可能还活着。这是事实。”
出自《弗朗西斯·培根:肖像习作》
戴尔之死和愧疚负罪感此后持续困扰着培根,对应到《盗梦空间》,作者写道:“该片男主角柯布混乱失控的爱情故事也以一场酒店自杀事件而告终。”梅尔之死和愧疚负罪感此后也持续困扰着柯布,“她是明艳动人又满面泪痕的欧律狄刻(俄耳甫斯之妻),她的死亡就是柯布这些年来自我放逐的原因。”培根在戴尔死后不断绘制其肖像,梅尔也不断复现于柯布所在的梦境中,两人都在反刍恋人之死给自己带来的心魔,甚至死恋人/死配偶已经成了诺兰所有电影中引发男主灵魂暗夜及至踏上复仇/赎罪之旅的一大戏剧驱力。
《盗梦空间》中梅尔在酒店自杀,且在两人结婚纪念日当天
此外,巴黎也在片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当时预算短缺,诺兰想着要不放弃巴黎,去其他地方拍。最后是汉斯·季默阻止了他,后者说:“不,巴黎在剧本中有特定的含义,也多少与唤醒歌《不,我无怨无悔》有所关联。”我总觉得戴尔死在巴黎、给培根留下创伤,也算是“《盗梦空间》取景地包括巴黎”的一种冥冥中的巧合呼应。
这就是培根
7.0
[英]基蒂·豪泽(插图)[英]克里斯蒂娜·克里斯托福鲁/2021/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自《这就是培根》
以上是培根对诺兰的影响,那么诺兰是如何接触到培根作品的呢?
培根在其恋人戴尔自杀之后,画了这幅《三联画,1972年8月》。最左侧的戴尔画像是第一幅吸引到少年诺兰的培根画作。
诺兰16岁时,学校带他们去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看罗斯科的展览,诺兰在纪念品商店里看到了一张之前培根作品回顾展的海报,他就这样第一次接触到了培根。他说:“我记得看到那张海报时,心想:‘它真是棒极了。’”他买下了那张海报,贴在卧室墙上。几年之后,他看了阿德里安·莱恩导演的《异世浮生》(1990),故事讲述一名越战老兵(蒂姆·罗宾斯饰)经历了地狱般的闪回体验。在诺兰眼中,那些闪回影像就像培根画作中猛烈晃动的模糊头颅,他试着用自己的超8摄影机来重现这种效果。
GIF重新加载加载中
《异世浮生》中猛烈晃动的头颅制造出梦魇的效果,灵感的根源来自培根
后来,莱恩告诉诺兰,这个技巧借鉴自唐·利维的《赫洛斯塔图斯》(1967)。该片讲述一位愤怒不安的诗人所经历的凶残又黑暗的内心之旅,通过重演培根画作《头颅四》(HeadⅣ)中备受折磨的痛苦状态,他内心的混乱才得以释放。影片以低帧率捕捉极端动态,将他的头变成了一团狂乱的模糊之物,再配上音轨中尖叫的杂音。
唐·利维的《赫洛斯塔图斯》
诺兰说:“《异世浮生》确实是部艺术片,但也是部非常有趣的电影,影像相当令人赞叹。它上映后的几年里,每部恐怖片、音乐录影带和预告片里都有那个晃头的影像。这些东西需要一些时间去渗透。我自己也曾尝试用超8摄影机拍出面部模糊的角色,或者让景框中的脸一闪而过。
GIF重新加载加载中
《黑暗骑士》中也出现了一个小丑把身子探出窗外晃头的镜头,他满面油彩+动态模糊,这一幕是有点培根肖像的效果
小中千昭的《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怖》
关于《异世浮生》的这种表现手法,还可参见《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怖》里的讲解(写在了注释别册里):“导演试着将弗朗西斯·培根笔下那种怪异的肖像处理成了影像,拍摄过独立电影的人应该立刻就能明白这是怎么拍出来的。让演员在镜头前剧烈地摇晃脑袋,进行延时摄影,最后用正常速度播放拍摄的画面,在剧烈的抖动下脸部轮廓变得模糊,就呈现出了一种似人非人的东西,直至最近仍有作品在沿用这一技法。”
《追随》中一边眼睛被打肿的“作家”让诺兰想到培根的画作
诺兰接着说:“片中还有一处,莱恩拍了笼子里的躯干,那个笼子不完全是培根画作中的那种立方体框架,不过非常接近。你要是再看看《追随》,杰里米饰演的那个角色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一只眼睛被揍得严重变形,这些都会让人想到培根。”查了下IMDb,《异世浮生》中那个“笼子里的躯干”,灵感来源应该是乔尔-彼得·威特金的摄影作品《无腿男子》,不过诺兰会联想到培根画作中的框架也非常合理。
左:《异世浮生》;右:《无腿男子》
上述多次提到《尖叫的教皇》,其实培根创作该画时选取的一大素材就是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培根1925年在巴黎看了本片,“敖德萨阶梯”处眼镜破碎、流血尖叫的护士形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充当了教皇“尖叫”的面部灵感。
对于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学说——你拍了镜头A和镜头B,组接起来可以得到观点C,诺兰说:“我是靠自己琢磨出这一点的。”本书作者在阐述这点时,也很巧地拿该尖叫画面来解说:“如果你像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所呈现的那样,拍摄一个戴着夹鼻眼镜的女人,然后切到另一个镜头——这个女人眼镜破碎,一只眼睛在流血,你就完全创造出了第三种含义:一颗子弹击中了她的眼睛。”
左:《战舰波将金号》中被击中眼睛的女人;右:培根为画《尖叫的教皇》的肖像习作
出自《这就是培根》
出自《这就是培根》
在某一时期,培根创作的主题围绕“受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这组《以一次受难为基础的三幅人物习作》,画面上的轮廓宛如水蛭,像是肉堆,仿佛阴茎。它直接启发了雷德利·斯科特《异形》中的异形破胸幼体的设计。
而在诺兰十一二岁的观影启蒙期,他看了斯科特的《银翼杀手》《异形》,这两部正是让诺兰打开眼界,发现“导演”这项工作的重要作品。诺兰说:“我对这点记得非常清楚,就是我能够辨识这些电影中的共有调性,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渴望理解——有些元素,像是一个声响、一阵低沉的震动、一种特定的打光或者一种气氛,在两片中显然是相同的。然后我发现,原来这两部影片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因此,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编剧、不同的演员,一切都不同,但是这些不同之中有一种联结,那就是导演。我记得当时心想,这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培根的《以一次受难为基础的三幅人物习作》直接启发了异形幼体
《异形》中的破胸幼体
出自《这就是培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