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景观的时代。尤其是在鱼龙混杂的社交网络上,我们有刷不完的“别人的景观”,但是所谓“别人的景观”却跟“看见”和“被看见”没什么关系,更多是“被设定”、“被策划”、“被营销”的结果。
然而在易小荷的《盐镇》一书序言结尾处,她却笃定地写道:“没有人知道她们如何存在、如何生活——不是她们不存在,而是她们被忽视、被遗忘。而我只想给这满街的女人做个见证,让她们的悲喜被记录,让她们被听见,被看见。”
要知道,从《序言》开始,易小荷就给《盐镇》蒙上咸色调。比起承认仙市古镇的古朴和封闭,她更认为仙市古镇是个被放咸的盐镇。因为透过她细腻的笔锋,被写到的各个年龄段的盐镇女性都充满咸涩。
易小荷在《后记》中说:“盐镇的女人们彼此认识,却又相对陌生,大概每个人身上都压着沉重的生活,顾不上抬头张望他(她)人。”但是在文本处理上,易小荷却很巧妙的以年龄串联形成降序,以时代更新形成升序。
也就是,看起来各个人物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她们的生活细节却几乎涵盖了几十年以来整个小镇的历史,更进一步讲,这些女性的故事不仅仅只是具体女性本身的故事,这也是一本“乡下人的哀歌”。
就跟前些年春节期间,很多媒体人写的回乡见闻一样充满哀伤。但区别在于,媒体人笔下的哀伤是“压迫式的看见”,而易小荷却选择了“平视式的看见”。离婚、家暴、背叛、霸凌、贫穷、绝望、麻木、赌博、嫖娼、同性恋、卖淫,这些生命里的苟且和残酷,几乎被她悉数写尽。
说实话,要是一个人对所处的这个世界没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很容易被《盐镇》里的文字刺痛到看不下的地步。由此再去看“腰封”上那句“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总觉得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盐镇的生活在易小荷看来,是一道道细碎的裂口,女人拼命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一定程度上,盐镇肯定也有为生活拼命止血的男人,但是相较这里被放咸命运的女人们,这里的男人们好像有些不争气。
换句话说,在这本“乡下人的哀歌”里,男人和女人都没有太多出路。但是即便如此,女人还要遭受来自男人的普遍歧视和无休止的暴力。而这也正是易小荷在《盐镇》里所要强调的“看见”。
另外,单纯就文本而言,《盐镇》兼具社科性和文学性,甚至在这两个层次背后,易小荷作为资深媒体人的嗅觉和敏感也都被全盘托出,以至于动情处有情绪也有思考,残酷处有具体也有隐喻。总而言之,读《盐镇》总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当然她们的命运终归是她们的,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却好像也能看到自己的命运缩影,起码迎着时代的风潮,总觉得她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她们,只不过离婚、家暴、背叛、霸凌、贫穷、绝望、麻木、赌博、嫖娼、同性恋、卖淫,这些生命里的苟且和残酷变成别的苟且和残酷。
也就是说,我们在看《盐镇》时,不只是透过易小荷的笔锋看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咸涩,而是其中有反射回来的咀嚼风味。所以当你读完《盐镇》后,你会不由得陷入沉思,思考自己的命运,也思考亲人和朋友的命运。而这大概也是《盐镇》带给我们额外的福利。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即便易小荷尽量在打捞她们的命运,其实也只能看到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复杂性,而更多的复杂性将汇入每个人难以挣脱的日常琐碎里。所以与其说易小荷是看见她们,不如说这是一场看见的旅程,易小荷已经帮我们掀开幕布,我们不妨顺着她们,然后沿着我们继续看见更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