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看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看完之后,总想着写点什么,但始终没有发出来。写不出来,不是因为没有感触、无话可说,而是因为自己拖延。也不是因为拖延,是因为自己的文字水平不够。其实也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既想写清楚“绕”,又想解决“绕”,确实就很”绕“。在书里,刘震云用绕来绕去的写法,写了无数件绕来绕去的事情。书里的人,书里的事,给我的感受有三点:都很苦,都很绕,都很孤独。这听起来是三件事,但恰恰又是一件事:苦是因为,世上的事情,件件藏着委屈;绕是因为,说不出委屈来自哪儿;孤独是因为,没有办法来释放这委屈。所以,三件事说的都是:委屈,或者也叫委屈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环往复,叠加综合,要么产生新的委屈,要么让委屈变异升级。这种无形的、冥冥中的情绪底色,影响着每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形成了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一苦:世上的事情,件件藏着委屈无论是杨百顺、牛爱国,还是他们的兄弟姐妹爹妈,又或是他们的师父朋友伙伴,又或是老杨老詹老王老李老段老裴,每个人都带着委屈生活。每个人都有不被他人理解的事实经历,也都有不被别人理解的感受,以及由此感受带来的后续行动。某种程度上,过的都是一段被委屈改写的人生:杨百顺因为他爹对儿子们的不公正对待,委屈出走;因为师娘和师父的误解,再次委屈出走;老婆跑了,因为周围人的评价,继续委屈出走......在传统文化里,“自我”都被一种关系定义: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离开了关系,你是谁?没人教过。每个人都没有独立的自我,离开他人,便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世上之事。因为“自我”是由他人定义,而不是自己掌控,那么委屈就极为容易,甚至百分百会发生。委屈的意思就是:不被他人理解,引起的难受情绪。人与人之间注定无法完全理解,除非你不在意他人是否理解。但中国式的关系,是极为在意他人的评价,极为在意他人是否理解自己,所以也就注定求理解而不得,注定委屈。委屈的情绪会带来体验上的痛苦,如果越是敏感、越是懦弱,则这种痛苦感越深。二绕:说不出委屈来自于哪儿“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这些疙瘩就是绕出来的。由一件小事牵着线头儿,曲里拐弯,不停地和其他的事情,纠缠在一起,结成了疙瘩。日子过得苦,容易知道原因:物质的不足。但心里的苦,到底来自于哪里?想不明白,捋不清楚。于是更加痛苦,因为多了一层模糊的痛苦,定位不到问题在哪里的痛苦。就好像,身上痒痒,已然让人难受,但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痒,不知道该挠哪儿,就加倍难受。书里,老裴和大舅子吵架,能被大舅子绕来绕去,绕到想杀人。为什么想不明白,捋不清楚?我觉得有三个点:1分不清,问题出自“我”,还是他人在“自我”被“他人”定义的世界里,自然大部分问题都是他人造成的,自己很多时候是“不粘锅”,不用负责任的。但实际上,他人的行为无法掌控,而自己的反应和选择却是可以掌控的,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杨百顺和牛爱国,老婆和人跑了,从自己内心和实际利益出发,是不应该去找的,但却偏要被周围人的评价和舆论影响,做出了自己不愿做的事,这就是在为别人的评价负责,而不是为自己负责。没有做到”课题分离“。2分不清,问题出在情上,还是理上中国式关系,“情”和“理”混在一起,理往往被情所绑架甚至是淹没。或者说,情大于一切,大于逻辑、大于科学、大于平等与尊重。比如,父子之间如果争吵,儿子在情上就处于下风,那么不管儿子说得多有道理,只要和老子有分歧,就是在毁坏这段关系。此时老子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借着“情”的优势,暴力征服。“为你好”三个字,可以凌驾于所有的逻辑、科学、尊重之上;“断绝关系”,可以控制多数的选择,威胁到多数的决策。思维和情感,原本分别存在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属于两个区域。但是完全混在了一起:就事论事,不存在的。所有的思维,都得在情感的绑架下进行。因此,往往会因为一句话,一次争吵,一个观点的分歧,就导致整个关系崩掉。反过来,如果关系中弱势者,不想关系破裂,那么就要维持和谐,对关系强势者绝对顺从,不产生任何分歧。3分不清,问题出在从前,还是现在情绪产生于当下,但过去和未来都能成为情绪的诱因。委屈明明只产生于过去的那一刻,但是却在思维的不断反刍中,叠加、强化,持续影响到了现在,甚至还会影响未来。但过去是虚幻的不存在的,它能影响到现在的你,完全是你允许的,你为了逃避当下要做改变和选择的责任,刻意编织出来的。牛爱国妈妈所说: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刘震云的标志性句式:...的原因,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是因为,正好诠释了这种无处不在的“绕”,听着每个都是原因,但又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三孤独:委屈无处释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委屈,却不去排解?无处释放?我觉得有两点:1没有能量,也没有方法,去直接沟通。都在恐惧正面冲突,同时也不知道,有什么主动沟通的方法,没有人教过,也无从模仿。所以大家都寄希望于:不用表达,不用说话,对方自然能理解到自己。2做不到自我消化,自己和自己对话。达到这种境界确实很难,需要有反省意识,需要有认知,需要有摆脱思维绑架的能力。所以,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寻找,都想找一个能说上话的人,去倒苦水,释放自己心里的憋屈。找到这个人,一是让对方帮自己码清楚,这委屈之事,里边的道道是什么;二是为了,找到一个能站在自己这边的人,不孤独。委屈会导致痛苦。如果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和释放,很可能就转化成为:生气,愤怒,仇恨。书中有个传教士老詹,死后留下一张教堂的设计稿,这张纸的背面,写着“恶魔的私语”,杨百顺看到产生了共鸣,续写了一句:”不杀人我就放火“,牛爱国看到,也产生了共鸣。我看完这本书,也产生了共鸣。从书里,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家人,看到了村里的人,看到了身边很多很多人。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