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读完了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对于苏轼有了新的认知,并萦绕着一个问题。以前,我只知道他是宋朝大诗人,留下许多诗词、曲赋,还有在学校课本上常见的《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作品。我也知道他经历过几次贬谪,但具体过程模糊。他喜欢美食,东坡肉和东坡肘子也是他的发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诗句“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被广泛传颂。而读完《苏东坡传》,我对苏轼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喜爱。我喜欢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他爱民如子,经常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杭州兴修水利、创办全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安乐坊”等。二是他的艺术成就,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书法,都表现出他豁达自由的精神。他不事先准备,按照情感的流动,随心所欲地书写,如他和友人互通往来的四首词,每一首都是随缘而起,随性而止,几近完美。三是他尝遍人生疾苦,仍乐观地生活。每次贬谪,他都认真地生活,如在黄州时靠自己翻山开荒、自己建设住房,到桄榔庵时虽然居所狭小,却称“一席亦吾庐”,在生活的边缘上构建起一所无形的房子,化腐朽为神奇,幸福地享受人间烟火。
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苏轼与弟弟苏辙的感情,另一个是关于政敌王安石的个人情况。弟弟苏辙性格与苏轼不同,官至宰相,而且在一家人艰难的时期救助哥哥的家眷,妥妥地“扶哥魔”。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表达兄弟深情。王安石变法时期,他的朝中和百姓的反对情绪非常强烈,但他执拗地督促皇帝执行,甚至不择手段,因此被人称为“拗相公”。他自己虽然长期不洗澡、不修边幅,但对儿子王雱却有着伟大的父爱,经历了极端的不幸后仍坦然面对。我想了解王安石的个人情况,以从家庭教育和原生家庭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那么正直无私,有为什么那么执拗,他是如何将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物的。希望路过的友友能够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