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借助塞吉维克«男人之间》提出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厌女的理论装置对日本社会现实、小说文学进行分析指出了里面所带有的厌女属性。1.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是建立在对同性群体主体认同且将女性客体化即厌女的基础上的,同时对男同可能会危及男性主体地位的行为感到恐惧和排斥。2.男性对女性性的双重标准,即”圣女””娼妇”都是对女性的客体化(一个是为生殖功能,一个是为快乐功能),且作为支配地位的男性把将被支配者隔离对立。3.弱性地位的男性的厌女表现的是他自己异性观的贫瘠。4.女性男性嫉妒的不同,女性嫉妒是对获得男性评判肯定竞争中对女性的不满,男性嫉妒是针对女性背叛男性中对女性损害了男性主体地位而对女性的不满,两者都为厌女。5.学校中有学分分数和女性分数两种价值评判标准,可互为替代资源。但男性的评判标准是一元的男性同性群体的认同化6.性爱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接受度不同,希腊时的少年爱希腊时是合法的。7.隐私是剥掉了公共权力也阻止了公共权力的介入。性从公共化变成私有化隐私化,只要妻子没有性的同意强奸罪就成立(近代人身自由观就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可以任意支配的私有财产),但在性的隐私化下,父权家庭则变成了缺乏公共介入对女性任意支配的场所。我觉得婚姻就是一种对男性的保护。8.保护勒索男以保护为名义对女性进行占有也是厌女。9.男性对超短裙二次元等起反应是对女性符号起反应。10.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11通过自我惩罚来惩罚他人来源于自我厌恶12.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