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在巴蜀》,饶胜文,后浪
多年以后,在五丈原的秋风中,大汉丞相诸葛孔明将会回想起叫刘玄德的大耳朵请他出山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蜀汉的故事,经由《三国演义》传遍了大江南北,不知有多少人,每当读至秋风五丈原,往往潸然泪下,抚卷而叹息。
有人说,蜀汉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求而不得的故事。但现实却往往并不如人意,唯有用现实的目光去评判蜀汉沉坠倾颓的原因,方能以史为鉴,知其兴衰。
蜀汉在其尚未建立之时,就先埋下了一个名为荆益之争的大隐患,而这隐患的直接原因,则是源自以仁德闻名的刘备此生的大污点——背刺刘璋。
背刺刘璋的过程已有较多论述,但该书主要讨论了背刺刘璋这一行为及其后续处理对刘备外交与内政的影响。
背刺刘璋这一行为的首要问题在于,刘备缺少一个大义的名分,刘备入驻益州,机缘于益州内部的派别斗争;不满于刘璋统治的张松等人拥立刘备取代刘璋,却只能依赖谎言制造借口,不能使益州人士信服。这既导致了刘备攻益遭受了坚决的抵抗,又在益州人士心中埋下了嫌隙的种子。
除此之外,没能照顾好刘璋,进而以刘璋之名安抚益州人士也是刘备的一个败笔,这一举措不但加剧了荆益矛盾,还导致日后刘备的“汉中王”头衔合法性大打折扣,影响了刘备的外交。此外,攻取益州的行为也使孙刘联盟自赤壁之战后的嫌隙进一步扩大,引起了孙权的不信任,这份不信任成为了日后孙权背刺关羽夺取四郡的原因之一。
既然谈及了东吴,不妨谈谈为何隆中对的愿景终于无法实现。
蜀汉的根本目标,也是其立国之根基:“兴复汉室”;而东吴则没有一个根本目标,其前期目标在于谋求中原,后期目标则在于割据江东,但无论如何,其前提在于“汉室倾颓”,换而言之,蜀汉的根本目标,触及了东吴的核心利益。在此基础上的孙刘联盟,是一个阶段性的策略,是基于共同抵抗曹操的共同利益,而蜀汉始终缺少单独抵抗曹魏的能力,导致了这一阶段性策略的固化。夷陵之战的失败,事实上标志了隆中对的破产。
通读全书,不难看出作者对蜀汉这批理想主义者抱有的敬意,但可贵的是,作者坚持史家立场,以事实为先行,以史实为论据,有叙有议,令人信服。
笔记撰稿:阿元聊历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