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集共收录了八篇,每一篇的故事都各具特色,然而又都好似无声呐喊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理想的幻灭与重构”。如开篇《绿洲》中的黎姐,梦想是自己盖一座房子。她不仅要盖这座房子,她还要用捡来的“边角料”来盖这座房子,甚至还要盖在上海。刚开始读到这样一个过于理想的人物,奋力地追求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忍不住觉得有些戏谑,因黎姐的想法太过天真而产生的戏谑,同时又感到一丝悲凉,对明知她所求之物是荒诞的,却仍看着她沉浸在此番幻想中而感到无可奈何的悲凉。可这种感受与想法始终是以一个高位者的姿态去俯视,而并未真正进入到故事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越来越发现故事中的黎姐也好,斐斐也好,其实都是我们的化身。“房子”可以象征许多事物,它可以指向真正的房子,也可以代指理想的寄托或者其他所追寻之物。其实黎姐究竟是不是真的在建这么一所房子已经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还愿不愿意去设想这样一所房子,愿不愿意去认为这么一所房子是可以存在的。不论房子是否能建,是否能建成,只要心怀这样的向往就总是好的。个人最喜欢的一篇是《远大前程》。开始读的时候在想这是不是与狄更斯的小说有什么联系,读起来之后才发现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气质。刘源毕业后就在社会中辗转,每每看似踏上正途时,却都并未如此走下去。开始是县城的编制,再到成为做出畅销书的编辑,刘源看似在追求什么,但实际上内心仍然感到迷茫,不甘于现状却又看不见前程在何方。然而什么才算得上是正途,什么才应该是被值得追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确定的答案。正是在刘源一次次的迷茫中,才将自己的理想一次次打磨出来。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也许一个作者最重要的时光,是他完全不知道如何如何写的那段时光......”我想,或许世上的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与意义,而是你愿意发自本心去坚守去探寻,这个寻找的过程使事物具有了价值与意义。在整体的故事之余,作者讲述故事的笔法也令我感到触动,常带给人一种游离的感受。首先提出一个看法,再随之用别的看法推翻或盖过上一个看法,在不断的思辨中搜寻最真实的感受。就如,“我其实是一个现有秩序和技术的守护者......当然我也可以说,秩序和技术本来就是一种东西。”,又或者说“她从未跟自己的故乡真正亲近过,甚至从未真正熟悉过大家庭的其他人”。其中的情绪喷涌而出,而是借由文字的砖块一步步堆积,跟随着故事文字的层层叠加,感情稳健地被传递出来。这本小说集中的故事大都发生于大城市之中,而故事所讲述的人物却往往都是最不起眼的。他们并非边缘人物,也不是高官权贵,他们就是与我们一同构成整座城市的普通人,默默地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只是换个位置和我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我们都潜行在荒原般的城市之下,眼看着理想一次次幻灭,再将其一次次重构,同时又一次次感受。看见他们,也就是看见了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