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喜欢一本书,譬如心岱的《我在人间,折花寻味》,是真的有一眼之缘,初见就秒被书名和封面所打动,然后信手翻开,继而被作者的文笔和情节的恬静,再次深深打动。
心岱是四川人,四川人的天性中便带有享受美食,习惯轻松惬意生活的情节,曾经在夏天去过成都,看见许多人把麻将桌支在溪水中,赤足淌水打麻将,那种天人合一的乐趣无穷,真的是让人从心底折服,原来生活不止有柴米油盐还有趣味,有探究趣味了然于胸的人、慧眼如炬下那些生活的小枝丫,然后变成文字的如珠似玉……
每个人的味蕾都带着家乡特有的氤氲,在《厨酝》一辑中,心岱写了很多四川特有的食材烹制的家常小菜,她写菜并不只是写菜,而是欢喜旁引博证,从旧日文人的故旧文字探寻美味的芳香足迹,提到《春笋》,她除了提到婆婆和自己的做法,还信手拈来李渔的《闲情偶记》。
《黄辣丁》应该就是平时所见的蛤鱼,心岱详细描绘了自己做鱼的过程,还翻出汪曾祺散文集来佐证黄辣丁和昂刺鱼是同款,日常饮食中,偶尔闪现文人较真的身影,真是极致可爱。
说到炒辣菜,她说自己会在菜半生不熟时起锅,用稍大片的菜叶盖在炒热的辣菜上面,再倒扣一只小碗,让辣菜的热气不散发出来,这样炒出的辣菜极其美味。而这一手妙招,她自陈是跟婆婆学的。
心岱的文字质朴清淡,读来却无比的舒畅自然,看过她写的《猪油香》,会让人有一种冲动,想要立刻去菜市场买一块板油自己熬制,凉后放入瓦罐中,看白色凝固的猪油膏,想起古人形容女子美是:肤如凝脂。好的文字,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有一种代入感。
她写自己做糯米红花莲藕,思维发散联想到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的“藕粥”小诗,说到北京也有蒸藕,不期然便引用了张次溪的《天桥志·天桥吃食》,原来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蕴含着如此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旧日文字,并不晦涩难懂,而是生动、有趣又活泼。
一日三餐,心岱笔下的日常,比之他人有了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惊人婉约的概括,在她笔端描述的事物总有最细微之处,总能让人在琐碎的生活中体会到意义和美感,原来世上有如许多的美好,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
我最喜欢她的《消寒录》,日记体的文字,从冬至写起,九九八十天止步于此。生活相似的情景、事物以及内心最幽微的心绪,被她描述的心悦不已。有友情亲情,也有淡淡的对周围一切事物的爱怜之情,强烈而持久,读后在平淡的文字中不期然间体会到动容。
她的文笔简洁朴实又不失细致,少形容词,少比喻,也没有故事框架,却无来由的充满了亲切熟悉的情感和生活的察言观色。
二九第三天,她读《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书中有些内容她已经在其他的书中读到,但她笔锋一转又说到“读回忆录的好处,就是弄清了那些文章的写作背景”,读到这一点时,真的是会心一笑。
二九第四天,她在厨房炖着汤,把山田洋次执导的《京都太秦物语》看了,想起了侯孝贤的《咖啡时光》,忽然想闻沉香味,于是抽一支插上,点燃,关好门,眼前闪现杨之水写宋人独坐焚沉香:“风晨月夕,把重帘低下,焚一炉水沉,看他细烟轻聚,参他香远韵清”,然后她说“这段文字真是优雅”。顿时惹得我也想焚香了。
她在家乐福买了个分酒瓶,梅花样,被她当花瓶用。想象了一下,当即想要乐同乐,也去买一个分酒瓶,当花瓶用。
心岱的文字,初看寻常,细看却意趣横生。她写日常小事、写内心琐碎感受、写生活中那些不太重要,却如此贴近的东西,事无不可,都被她赋予了热忱和优雅的文学创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