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页
萨特的哲学被理解为一种杰出文学性的哲学。然而,并非他的所有作品都达到了精美文学的水平。《存在与虚无》过于冗长,拖沓重复地令人生厌,欠缺任何实际的结构,而且充斥着修辞学的华而不实,充满着悖谬和显而易见的矛盾(还不要说在大写和连接符表达上的混乱,如“Pour-Soi”“poursoi”)。部分的问题在于萨特耽迷于为自己营建纪念碑以表现自己的天才。即使他介入辩论和对话,这些辩论和对话也永远是自我表现。萨特似乎永远也没有耐心修改他写过的任何东西,而且他对学术界生活欠缺兴趣意味着他绝不受学术性约束。一切都是毫无间歇的词泉之喷涌。萨特的本体论如此粗糙,哲学家丹奈特质疑是否会有任何人认真对待他。萨特本人似乎并不知道如何发展其本体论。他的本体论似乎是在直觉中一蹴而就者,然后就予以重复性的润色而非予以论证。然而,在其奔放思想流中漂浮着极佳的心理观察。萨特至多是在详细显示存在有大量情境,其中人所享有的自由比其知道的多得多,人们以为是其与生俱来的心理的特质,其实都是对所处情境的一种作态和反应。
一般来说,萨特是今日当代法国哲学家中最为人所忽略者。德里达几乎从不提及他,但是萨特有关“自我不现前于自我”的论述是德里达“分延”概念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样,在其《伦理学笔记》中,萨特根据赠礼概念讨论了伦理关系,后者在莱维纳和德里达的作品中都有相当突出的反响。在分析哲学内部对于萨特出现了一些新的兴趣,特别是在心的哲学中,例如在麦卡洛克、维德的研究中。萨特对现象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明确维护一种非自我学的意识观,他对不同种类想象意识的讨论,以及他对主体间生活的动态关系的极其生动的论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