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看到很多人推荐这本书,以为是关于尘肺病的矿工们的故事。可能是觉得题材不够新颖,或者内心对悲惨的逃避,一直没有去阅读。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去了一次煤矿,煤矿并不深,只有地下200多米。和朋友调侃自己的勇敢是“在最黑暗的地方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虽然现在煤矿的开采技术已经进步很多,但煤矿工人仍是最辛苦的职业。他们要忍受井下暗无天日的工作环境,潮湿、灰尘弥漫,最深处的采掘面最为辛苦,低矮狭窄的巷道有时只能弯腰低头作业。机械的轰鸣声,扬起的灰尘,以及不时崩落的石头都对人的安全带来考验。虽然现在煤矿安全事故已经减少,但仍然时有发生,我去的时候当地刚发生了两起事故,让人心有余悸。当我下井的时候,换上了特制的服装,全身武装。在矿长的陪同下,坐猴车下到一个平台,然后再往下走。我花了一个多小时马马虎虎地参观了一遍,全身起了一身汗。前面的巷道还好,比较宽敞。最里边的采掘面最困难,比较狭窄,工作环境也很糟糕。一般煤矿是三班倒,每班8个小时。为了操作方便,一般下井就要干满8小时。他们是在地底深处从事工作的人,艰辛可想而知。我的浅薄经历让我对这本书更感兴趣。回来的飞机上就开始读了。作者是一个矿工,更准确地说是金矿爆破工,过了16年才结束了这种危险的生活。通过亲身经历,他记录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与他诗意的文笔汇集成了这本散文集。全书共21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矿工生涯中遇到的人和事,还有对父亲和母亲的描写。故事生动,语言优美。特别是在黑暗、危险、严酷的环境下,作者依然能培育出如此优美的文笔,成为一个诗人、作家,显示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更深层次地说,这可能是对生活的热爱,就像序言中感动我的那句话一样:“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或许是因为我也出身卑微,对劳苦大众抱有深深的同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内心变得更加柔弱,更容易受触动。但是我感动或同情的人,大多都是抽象的人群或概念上的人。更多的停留在让自己感动的阶段,没有为具体的人做过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毛姆在小说中提到的故事,一个贵妇在豪华剧院为正在上演的戏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痛哭流涕,而她的车夫却在门口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所以人总是存在自我认识的偏差,我们可能都觉得自己善良、富有同情心。看着新闻、短视频、影视剧中的悲惨人物、悲惨命运,深有感触,甚至潜然落泪。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善良。在这本书中,作者记录了这群开矿工人的工作、生活和相关的事情。同样让人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命运扼腕叹息和充满同情与悲愤。但是我能做的很少,更多的也是停留在自我感情泛滥的地步。我们不缺描写苦难的作家,但却缺少像作者这样能亲历这些艰苦,使用文学的语言记录并传播的作家。因为像作者一样有这种经历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被困在艰苦的劳作中。能够坚持有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的人很少。流传下来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描写了生活的苦难,但却缺少像作者这样的记录者。相比悠闲地外出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