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日子
9.6
何大齐木玉/2023/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我们的日子》,老北京的四季风情。这本厚厚的册子,184篇,将近200幅水墨画,这原稿都得能办个专场展览了!
说起“老北京”风情民俗,恐怕就连没去过的人都能闭着眼睛说上几样:冰糖葫芦,老北京布鞋,请安了您呐!前门大碗茶,王府井果木烤鸭。还有什么豆汁儿,相声儿!驴打滚儿!豌豆黄儿!
对了,这个“儿话音”,那可牢牢的跟北京味儿焊在了一起。
初到江南时,我对于南方人严肃认真的发音印象太深了。感觉他们像刚刚学会讲话的孩子,在努力发出阿依呜艾奥的元音系列,我心里默默的嘀咕着这就是“呕哑嘲哳难为听”了,同时,也对于南音的咿咿呀呀深感新奇动听之至,时间久了,不觉间也颇学会了一些天真烂漫的词语。反思一下,觉得北方话里,谐音象形会意韵味深长的说法未免太多,比如山东胶东有个菜名儿叫“抗叨”,你一定想不到这是炸花生米!乃因为这道菜喝酒时候,一筷子只能叨一个,非常抗得住酒场的消耗。
南方同事点菜就很直接:“来一份弯zhuo!”
什么是弯着?河虾。做熟了,弯着。
说远了。
充满了“老北京风情”的书画集子,记录了一个老北京眼中的地方民俗风貌,也代表着一段渐行渐远的时间和生活方式。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过往啊!江南旧时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武林旧事;宋代孟元老也做东京梦华录,都是追忆之作。想来时间与风物,各自在历史长河中以不同的样子与世人相逢,也便在不同的人心里眼里,留下感触和慨叹。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同的风物各自代表的时代,记录下来的意义在于让后来人看到历史的演变,人类文明的脚步在不断探索未知的新时空。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我们最近的百年,用沧桑巨变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使命催促着一代人努力奔跑的身影。回过头来才发现,被甩在身后的,是我们怀念但是回不去的时光。回不去,也不想回去。也许我们怀念的不是过去,只是属于每一代人独有的记忆了。
慢生活,在快生活里怀念;快生活,曾经是慢生活的向往。就让记忆珍藏在这精美画册中,这些留在生活里的记忆,在时光的打磨之下,终将凝结为岁月刻出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