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爸爸》
“他说小时候,爸爸把他放在电视机前独自去上班,他的成长就是整天等待爸爸。他说离婚后,他又变成了每个周末等待爸爸,现在则是等待自己把爸爸忘掉。对我这个远在异国、素未谋面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他说了这样的话:我总是在等待爸爸,也很清楚等待是多么痛苦的事。所以我从爸爸的遗物中找到这个地址,瞒着妈妈偷偷给你写了这封信。”
不愿负起责任的人,从韩国的地下室奔跑到了美国,从一个女人身边跑到了另一个女人面前。对于习惯逃避现实的人,想象他一直在奔跑,每时每刻,没戴太阳镜,在耀眼的阳光下不停地奔跑,也是一种另类的惩罚吧。戴上太阳镜,世界上的颜色不再鲜艳,身体也该腐烂了吧。
《我去便利店》
有的时候,“我”不希望别人了解“我”,不希望别人问起涉及隐私、回答了一个又会有下一个在等待的问题。眼神对视也觉得尴尬,该说什么呢,该做什么呢。似乎每一个话题都能成为雷区。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有的时候,“我”希望别人了解“我”,尤其是看起来对“我”的事情不特别关心的人。认识不等于了解。而“我”却迟钝的意识到,看到不等于看见。正如穿着各色便利店马甲工作服的员工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收银台前忙碌,来来往往的顾客不会记得那张员工的脸,员工也不会记得客户的喜好。他人在你眼里只是一个符号,你在他人眼里也是如此。大家关心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资,自己的购物清单,自己的孤独,自己的窘迫。
即使如7-11便利店爱聊天的老板,打探喜好只是为了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调查出什么产品应该多进货什么产品应该找进货。与此同时搞好邻里关系。伸手不打笑脸人。大部分人倾向于你对我表达善意,我也乐于帮衬你的生意。但是对于内心自卑敏感的人来说,这种热情像是一种掀开保护层,暴露他狼狈生活的迫害。
《弹跳跷》
人的脊椎可以直起来吗可以不因一时的乐趣(弹跳跷)丢失自尊吗可以因做事用功而得到好的结果吗
“路灯的存在或许并不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为了视而不见。”
和哥哥一起长大的“我”,像路灯一般存在的“我”,视而不见哥哥为梦想做出的努力,日复一日的玩弹跳跷。哥哥变得更优秀了,哥哥考上大学了,而“我”依然在玩弹跳跷。
《她有失眠的理由》像是学习陀翁的《地下室手记》写的练习稿件。
《不敲门的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篇。
5个人同租,共同卫生间,共同阳台,职业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却有着相似的忐忑、孤独和幽暗的小心思。5个人的洗护用品都在放在卫生间,自己不是没有,但就想用别人的,想试试别人的人东西气味香不香。鞋子都在放房间外,忍受不了东倒西歪的人会一一摆整齐放进鞋柜。懒得收阳台上晾干的衣服,别人帮自己收了叠好了,又觉得怪异。说让别人注意别因为抽烟引起火灾,其实自己也抽烟。一件件无法当面探讨却又让人觉得没法憋在心里的小摩擦,比欢乐颂里的关系更富有人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