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所著的伦理学著作采用了独立章节的构造。每个章节都涵盖一个小的伦理学主题,其观点和结论都极富启发性,开拓人们的思想!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 美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理性能力的体现。在人类公认的美德中,勇敢是要知畏威、诚实是要慎重承诺、谦卑是要自知无知、自律是要眼光长远……驱动一切美德产生的动力,都是人的精密计算和理性推理,只有通过对比计算,才会发现勇敢胜过软弱、自律胜过颓废、谦卑胜过傲慢、诚实胜过违约,然后选择成为“正人君子”。
2. 善恶并非对称的。人们不能因从善无法获得快乐和利益,而认为行恶一定可以收获好处。事实上,行善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犯恶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尽管许多人看似犯下“恶行”,只要他们用努力达成了他们的目标,实际上也在从善。
3. 品行是识别他人能否成事的低成本标准。在评判一个人是否会迟到这一问题时,大多数人的判断都是基于“他是/不是那样的人,因此他……”。这里既不需要去判断他的住所是否靠近公司,也不需要确认他是否设定了闹钟,更不需要确认他此时此刻的行踪,单单凭借一个人的品行就足以分辨他是否会做某事。因此,人与人之间若要展开合作,品行是非常重要的。
4. 道德感实际上是审美能力的高低。美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没有实际收益但人们还是会去追求的感觉。朱光潜说,“美是无所为而为”,指能对无丝毫收益的事情感兴趣,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美”。例如,苦练画技、欣赏画作等等。同样,美德也是做着毫无收益的事情,如消防员救火、主动让座给孕妇、伸张正义、主持公平等,这些行为能让人们感到敬佩,背后的原因便是我们看懂了其中的美,这代表着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