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荐这本《哲学家写给孩子的二十封信》,作者是荷兰的斯汀娜·彦森。
书里介绍了20个哲学问题,包括:
- 我该跟着感觉走,还是跟着理智走? -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 我的生活谁做主?
其中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想到就睡不着,我为什么害怕死亡这一章。
因为最近两年家里人陆续生病,这迫使我开始思考死亡。我只模模糊糊感到“疾病和死亡是随机的,幸福是降临的”、“应该珍惜目前暂时的幸福生活”,但依然没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
书中提到:“我们应该把死亡当朋友”。因为如果我们超害怕死亡的话,就没心情享受生活了。
另一些哲学家西塞罗说“探讨哲学就是思索死亡。”也就是说,思索死亡的人也会思索如何生活。
我深以为然。我的确思考了我的一生要如何度过:我不要违背本心的生活。哪怕它看上去有很多收益、非常风光,我不愿忍受背叛自己内心的煎熬。我深深知道:“人生苦短,也许我的时间也不多了呢”。
安东尼说过:“我不愿人们草草的读我的书,因为我在书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怀着深深的忧伤的”。
我也不愿草草书写文字。没有灵魂的文字,产生了双倍的浪费——作者和读者的生命都被虚度了。
书中,对于如何生活,提出了两个极端的观点:
- 享乐主义: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活一天就快活一天。 - 和禁欲主义:就是早睡早起、节制饮食,争取活久一点,让自己的人生健康而有意义。
但我认为:生活并不只追求长度,况且长寿是玄学。死亡实在太随机了。
但我们可以追求生命的质量:按照自己的本心去生活,把每一天当做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来过,生命只用在最重要的事上,不为琐事烦恼。
屏幕前的您现在就可以想一想:“如果明天您将离开这个世界,此刻您最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
陪伴家人、跟亲爱的人说“我爱你”“对不起”、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去梦寐以求的地方、吃美食、唱歌跳舞、自己静静坐着思考......无论什么事,只要它是对你有意义的,从现在就开始做吧。
也许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了,这种沉重,正说明我们缺乏对死亡的思考。但它是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课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