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州是个有味道有故事的城市。京畿左辅,通州有上千年的建置,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脉。曾几何时,这里“舟车辐辏,冠盖交驰”。大运河将全国各地的文化融入至此,经过多年的洗礼和沉淀,形成兼容并蓄、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以及自信、包容的城市精神。
通州又是个变化中的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震古烁今,日月同辉。
通州通天下,运河载文明。讲好通州故事,是当代人的必然责任。笔者在通州长大,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这些年,踏遍通州,拍摄了数万张影像,积累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字素材。通过这些影像、历史记载和自己的记忆,纵横古今,让那些熟悉或生疏的人文地理,跃然纸上,充满情感和意境,让人耳目一新。
本书的出版是一种集纳升华,力求深度记录古今通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挖掘变化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历史文脉,展现大运河沿岸风韵,着力打造“美人文通州符号”。本书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考据”、“迹访”、“人像”和“杂记”。
“考据”是对通州历史的深度还原,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方面重在“考”,就是充分的调查研究;第二方面重在“据”,就是给出确凿的证据,做认真的分析。笔者特别关注了近些年的新发现、新成果,针对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精细地比对,站在更加广阔的视角,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希望这些文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迹访”的步是必须走出去,笔者这几年走遍了通州很多地方。在这期间,随着新城建设速度的加快,很多老建筑消失了,甚至很多地形都变了。值得万幸的是,笔者一直拍摄不止,笔记不辍。比如通州老城胡同系列,前后近二十年,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有了这些手资料,写起来得心应手。
“人像”本来是摄影语言,笔者把他们变成了“图话”。历史是人创造的,有人才有故事。通州有很多古代和当代的“牛人”,他们大多爱憎分明,个性鲜明,值得仰视,是通州文脉的推动者。
“杂记”像个大筐,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笔者行文自由,不受约束,但是也绝无夸夸其谈。核心宗旨摆脱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通州的文脉。文脉像根大绳,串起了各色的人、各种的物。文脉是一个城市的魂魄,走得再远,也离不开这根大绳。
书中有乾坤,相信读者会从文中大量的典故、风景、古今人物中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兴衰,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而通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记忆的长卷,走进岁月的星河。这里有通州的老胡同,您可以回忆老时光;这里有家乡的老故事,这里有先辈的足迹,这里有喜悦、有悲悯,还有的是激动的次……(此文是著名作家王梓夫为该书作的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