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读者分享,并想为读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终止逃避行为,实现自我治愈,过上真正的生活。为此,他还为本书设计了一个“练习手册”方便读者将本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循序渐进的跟踪了解,实现自我突破,迎来改变。
因为比起来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更想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实实在在的教会读者怎么做,因此晦涩难懂中英翻译的专业术语不是本书的重点,重点内容还是实际的行为操作指南。不用担心本书的案例的真实性,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一直在心理治疗一线的医生。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症状找到作者的治疗方案。不妨带着“他将如何治疗我的症状”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本书。
相信看到书名后,仍选择拿起这本书的读者,已经意识到回避行为对自己生活的负面影响了,想要寻找一些勇气让自己重新拥抱美好新生活。
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度抑郁、酒精依赖、社交焦虑障碍、肠易激综合征、睡眠障碍……这些五花八门的心理疾病的主要症状都包含了回避行为。作者的治疗手段的创新之处也在于此,他采用跨诊断疗法,就是他不是专门治疗其中一种病,而是通过重点治疗这些病的共同症状,再关注下其他“个性”病症,达到减缓和治愈的作用。
当下的人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对于自我关注的提高,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每天都在起起伏伏的情绪。那些因为负面情绪引发的各种不良身体反应、想法和行为常常让人陷入内耗和自我折磨。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回避那些引起不好感觉的场景,有些人会选择依赖药物或者酒精来麻醉自己……
本书的章节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先引导读者对自己的逃避行为进行对号入座,然后在一一分析原理和改变方案,心态和行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长时间的心理暗示和坚持才能实现。因此每次逃避的念头和行为出现时候的“监督检查”就非常有必要,实实在在的将作者提供的“练习手册”记录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在一定时间段的发展变化。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不要灰心,总得来说是在走一条正确的路,要允许自己犯错误。书中的治疗方案也是数百位成功案例证实过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无力完成这些方案,可以找寻身边的人帮助,一起实施。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有价值但确实困难的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