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收到何俊老师8月出版的新出《望川集》一书,历时两天读完,算不上精读,但也不是囫囵吞枣。总体来说,阅读体验不太好,何老师的文字有些诘屈聱牙,思想不易领会。
本书基于上海辞书社的《师英录》扩展而来,由川人社编辑出版。缘起也在序言中做了说明,序言中能体现出何老师的家国情怀,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才能深入到哲学、思想史及国学的研究当中。至少我目前是欠缺这种情怀的。读完能感受到编辑的用心,但奈何本书由中多小短篇集结而成,逻辑上很难找到连贯性和一致性。也许这正好是为了验证何老师所说的“中国的只是传统近乎以历史学为基础性预设,经验构成了全部知识的可靠基础”。
本书由问学记、进学编、积学初集、积学续集、积学三集五部分构成。说一下我的浅见:
1. 问学记以《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开篇。又分别对义理·考据·辞章、史实与史法、比较法、资料来源、结构化、目录学、西学、田野考察与思想史的研究进行了说明。作者是比较随性的,他并不求刻意说明什么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但以取长补短、兼容并包为理想。读完开篇我已经感到有些困惑,可能是何老师的学识太博大精深,也可能是我的理解力太肤浅。接下来对沈善洪先生之余作者启蒙的影响倒是读来有几分意思,但无法引起我的共鸣。
2. 进学编以余英时思想介绍为主,间或穿插作者与余英时老先生的互动,彷佛作者是余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在五伦中,无师徒关系,而称之为“弟”。这一编中的“内圣外王连续体”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也许泱泱中华的未来出路即在此,文化寻根还是很重要的。
3. 积学初集则以宋明理学为重点介绍对象,说明中华文明的哲学精华皆在此。这一编中较吸引我的是钱穆对于学史方法的阐述,即:1)学经典要深度化研读;2)发现经典中的内在思想张力甚至矛盾冲突;3)以新角度研读经典;4)由经典延伸初关联性的研读。同时,对梁启超、冯友兰、牟宗三、侯外庐的近世哲学思想做了简要阐述。这一编应该是全书的重点,但是作者写得太简要,高深莫测,读者也不明所以。
4. 积学续集、积学三集则分别是读后感的合集与序言的合集。跳出了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来看读后感与序言,真如无头苍蝇般,不知所言。这两编真的对读者非常不友好。最后总算作者在云游国学思想的自娱自乐中稍稍回归现实,阐述了他对国内国学教育的一些观点和探索。
读完后我才明白,也许这本书根本就不是给像我这样欠缺国学理解的读者看的。但这能怪我们这一代人吗?我也想学国学,可除了小初高课本中寥寥无几的古文,我们何从接触国学?我也想学习陈寅恪的治学方法,可有几个人真能领会并传道授业呢。
这本书显然与现实社会严重割裂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