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宋史学家王立群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帝国制度下,一个王朝想要做长,比做大做强更难。”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强势王朝,但命运并不长久。秦国政权统治仅持续了十五年,隋朝只存在了三十七年,元朝虽然征服了欧亚两个大陆,但只存续了九十八年。然而,一个被分裂为南北两代的宋朝,却在辽、西夏、金、元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存活了三百多年。这一事实与大众对于宋朝“羸弱”的认知相矛盾。特别是南宋时期,它曾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哪怕在蒙古灭宋之战中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耗时达半个世纪,甚至大汗蒙哥也在第二次侵宋战争中死于合州之战。
然而,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大势却从未改变。1268-1279年是南宋与蒙元对抗的关键时期,也是南宋的最后末世。一方面,出现了一批勇敢无畏的忠臣义士,坚决抵御蒙元,一心匡扶宋室,奋战到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叛变投敌甚至主动投敌的将领,反目成仇;此外还有更多的人,不愿担负受辱之名,选择在朝廷陷入危机时逃之夭夭。
作品《亡天下》关注的是南宋最后灭亡前的时期,通过对权臣士大夫、前线武将、帝王等角色的描述,解析了导致南宋衰败覆灭的内在逻辑和本质。作者郭瑞祥以史实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从襄阳被围到厓山海战的几十年历史,回答了两个值得思考和借鉴的问题:南宋如何灭亡以及为何灭亡。
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的胜利后,根据协议,开封、洛阳、商丘归属蒙古统治。然而,蒙古退兵后的真空状态让宋理宗产生了野心勃勃的想法,导致了“端平入洛”事件,将蒙宋关系推向敌对状态,为蒙古攻打宋朝提供了借口。
从“端平入洛”开始,蒙古全力以赴地进攻江南,意图灭亡宋朝。蒙古大致有三个地区可以发动对宋战争:江淮地区(以扬州为中心)、京湖地区(以襄阳、鄂州为中心)和四川地区(以合州为中心)。
在江淮地区,蒙古在1236年和1238年两次进攻南宋均告失败;在四川地区,蒙古占领了成都平原,但在川东的钓鱼城被截击,最终被迫撤退;在京湖地区,双方攻守焦灼,由于蒙哥的战略调整,蒙古被迫撤军。从这三个地区来看,江淮地区由于多水而不利于蒙古作战,四川地区由于多山而易于守难于攻,因此最可能突破的是中路。经过南宋的降将刘整的协助,蒙古确定了攻打襄阳的计划。
襄阳攻守战是南宋灭亡的关键战役,其失败原因在于内外因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蒙古的攻城战术日益成熟、建立了强大的水军以及科技进步使战争打破了僵局。内部原因包括贾似道企图逼迫刘整叛变,结果却被元廷认可刘整的背叛,改变了攻守形势;吕文德为了自身利益而忘记了忠诚,使蒙军抓住机会围困了宋军;吕文涣叛投元朝,南宋的情报情势暴露无遗;贾似道掌握权力却选择坐视不管,沉迷在山水之中,过于骄奢。
作者在本作中提出了“亡天下”的概念,南宋灭亡与历史上其他朝代的更替有所不同,其他朝代属于政权更迭,而宋朝则是“亡天下”,是亡于异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