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还有印象,赶紧来写一写看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一些小想法。
我在豆瓣上看其他读者点评这本书,很专业,也很多面,有褒有贬,很有意思。这么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再次说明看书如同饮食,众口难调。
最开始决定看《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因为作者是村上春树。十多年前我在夜市书摊花十块钱买了一本村上春树的文集,里面有很多故事,比如《挪威的森林》、《萤》,还有好多忘了名字,只记得一些琐碎的片段,比如有从地板里钻出的怪兽,有骑大象逃跑的跳舞小人……
当时看完那本厚厚的文集,对村上春树这位作者的印象就是,这个作者写的东西有一股强烈的疏离和不可思议之感,与此同时,字里行间营造的画面感又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记得《挪威的森林》里的两个画面——一个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山间清晨,直子穿着黄色雨衣在农场里干活;另一个是初美的晚礼服和珍珠耳环在夜间车厢内熠熠生辉的画面。
除此之外,作者故事里男主角的性格是相似的,一样的沉默寡言、善于思考、做事认真执着、招女生喜欢、内心有点自卑。《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是这样,《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里的作也是这样。
作真是个矛盾体,他家境优越,但丝毫没有富家子弟的做派,他从小就对火车站感兴趣,对父亲的生意王国不感兴趣,只想建造心中的完美车站,如同他的名字“作”,朴实又踏实。
另一方面,他内心是自卑的,高中时期和另外四位同学组成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小团体。在作看来,另外四个人性格鲜明,都有其耀眼的优点,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自带色彩(黑、白、赤、青),只有自己平平无奇,如同自己的名字,没有色彩。
大学第二年的假期,作突然同时受到四位好友的驱逐。对作而言,这无异于天崩地裂,但作没有去追问原因,只是默默接受,选择遗忘。
十六年后,作碰到了沙罗,作想与她共度此生,但曾经被驱逐的伤痛成为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在他俩之间。这道屏障叫“恐惧”,他害怕自己再次被人抛弃。
沙罗说“发生过的事不可能被抹去”,为了重新获得敢爱的能力,作走上了解开真相之路。虽然时过境迁,有些事的真相已经不可能被知道,但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作知道了一个事实:自己被驱逐,并不是因为自己一无是处。知道这点,就够了。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有三点:
一,作者文字很有魅力,是那种随手翻到一页,都可以顺利看进去的程度。
二,对作的性格成因感兴趣。按理说作家境优越,母亲有爱,为什么作的性格底色里会有强烈的自我怀疑呢?他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识,单纯觉得自己很一般,不如朋友。事实上他的朋友们以及朋友们的家长都很喜欢作。幸运的是,作虽然对自己有怀疑,但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却是丝毫不含糊的,他老早就确定自己的方向,沙罗称赞此行为是“限定目标使人生简洁”。
后面再细看全文,猜测作的性格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一些关系,作的爸爸很忙,忙于赚钱,成年后的作也坦言,怀疑自己的父亲有第二个家室。作的妈妈呢,对于养育女儿得心应手,对怎么养儿子就一无所知了,当作被朋友抛弃而险些轻生时,作的外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的妈妈还以为那是青春期男孩的正常特点。作有两个姐姐,但文中唯一透露的姐弟互动模式就是,姐姐穿衣搭配时询问弟弟的意见,其他就没了。
三,感同身受。作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没有色彩,毫不出众,没有值得别人喜欢的部分,充其量只是一个腹中空空的容器。我对自己的评价其实也是这样,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别人喜欢的部分。故事中,随着作对往事真相的追寻,渐渐搞清楚自己的真实状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